作為大眾汽車在華的兩大合資伙伴,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之間的角力就一直沒有停歇過。如果沒有南北大眾的對決,大眾會損失很多精彩的段子。
“相似的外觀,相同風格的內飾,唯一不同之處便是動力總成。高爾夫6和新POLO,究竟該選誰?”最近,在不少汽車4S店,經常可以聽到來自顧客的這樣的疑惑。
無論是車身尺寸還是造型,高爾夫6和新POLO如出一轍,看起來難分伯仲。
高爾夫6和新POLO,分別由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所生產。
南方的上海大眾和北方的一汽大眾,同是德國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被汽車界簡稱為南北大眾。雖然這個簡稱讓這兩家大眾顯得格外親密,且他們兩家汽車銷售額加起來占據了中國車市的3成,但兩家企業成立20年來從未有過任何合作,甚至于它們的矛盾正愈演愈烈,由原來的局部戰爭上升演化成今天的全面戰爭。
實際上,導致南北大眾不和的禍根在二十多年前便已經種下。
重婚,埋下不和禍患
1985年3月,德國大眾與上汽聯合組建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正式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在合資公司中,中德雙方投資的比例各占50%,開創了國內50%∶50%股權先例。大眾與上汽的合作,隨后開始出現一些小插曲。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年上汽曾希望大眾能夠增設兩條新生產線,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大眾沒有滿足上汽的要求,這讓上汽不快,并由此把精力更多轉向與通用汽車的合作。
德國大眾總裁哈恩萌生了與一汽合作的念頭,隨后大眾在中國的投資重點開始從南向北轉移。
大眾與上汽分別又覓新歡的舉措,為后來的發展埋下了危機。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眾汽車公司成立。“這才是中國的汽車生產基地。”哈恩當時如是說。
1999年9月6日,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奧迪A6在一汽大眾總裝車間下線。在中國高級轎車市場,奧迪穩拿44%的份額。2001年8月23日,首輛中級轎車寶來下線。2003年5月9日,高爾夫轎車在公司下線,7月15日高爾夫轎車在全國正式上市。
盡管大眾一直強調兩個合資公司實行品牌差異化布局,但在車型上,一汽大眾的奧迪、寶來、捷達都分別居于上汽大眾的帕薩特、POLO、桑塔納之上。
大眾集團對上海大眾的冷落在人員搭建方面十分明顯,僅有營銷環節由德國人把守,這其實也說明了德國人對于上海支持的減弱。2004年,大眾集團曾透露將在上海臨港建設上海大眾五廠,建成后的五廠一期產能為15萬輛轎車,二期工程30萬輛。然而,“上海大眾五廠的工程進展十分緩慢,這似乎也說明了大眾對于南方的冷淡。”一位曾在上海大眾供職過,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