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的洪流中,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隨著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興起,企業與個人均處于AI變革的前沿。傳統的云盤產品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知識管理需求,AI云盤和智能文檔云應運而生。
近日在ISC.AI 2024 第十二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360集團旗下企業級團隊協作與智能知識管理品牌——360億方云行業首發基于“存智一體”打造的兩款產品:360智能文檔云2.0,以及全新SaaS產品360AI云盤。
360智能文檔云2.0核心是幫助企業實現數字融合,重塑企業生產力,與之同時發布的SaaS化產品360 AI云盤則著眼于降低AI的使用門檻,提升知識的使用效率,增加知識工作者的含AI量。CIO時代聯合創始人兼COO、新基建創新研究院秘書長劉晶女士在近日舉辦的“ISC.AI 2024 第十二屆互聯網安全大會”活動現場,專訪了360數智化集團云盤產品部負責人彭際華,一起聊聊“存智一體”構建知識驅動的人工智能平臺相關話題。
生成式AI、大模型的興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身處AI變革的浪潮中,不論是企業用戶還是個人用戶,“沒有人能遠離AI”。
在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的今天,企業積累的海量文檔數據如同散落在各個角落的珍珠,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如何將這些分散的數據轉化為可訪問、可理解、可利用的知識,成為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傳統的云盤產品受限于功能,只能進行簡單的存儲和共享,缺乏智能化手段,無力打破“信息孤島”的壁壘。
而生成式AI、大模型的興起,為解決這一難題帶來了新的曙光。大型模型技術擁有強大的學習和推理能力,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將非結構化的數據轉化為結構化的知識,將“信息孤島”連接成“知識寶藏”。
“盡管大型模型在技術上已臻成熟,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瓶頸。”彭際華表示,“大型模型的技術組成部分包括強大的算力、靈活的算法和海量的通用數據集,但這些并不足以在特定領域發揮出色。關鍵在于私有數據,包括個人獨特的經驗和見解、企業專有信息以及特定領域的洞察。”當這些私有知識與大型模型相遇,就如同博學者找到了專業方向,從泛泛而談的通才轉變為特定領域的專家。
360億方云“存智一體”理念的提出,正是緊密契合了當前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路徑和面臨的挑戰。“無論是從模型能力的進化,還是從大模型應用落地的關鍵和瓶頸來看,知識和數據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正是我們推出‘存智一體’理念的初衷。”彭際華說道。
“存智一體”的核心在于整合企業內部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如各類文件、音視頻資料等,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挖掘,釋放這些“沉睡寶庫”的潛在價值。彭際華指出,模型能力與應用效果之間的瓶頸,很大程度上源于企業數據和模型的分離。“存智一體”的提出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其核心在于將企業非結構化數據(文件、音視頻等)與先進的文檔大模型結合,深入分析數據。
不同于傳統的文件管理系統,360億方云“存智一體”產品——360智能文檔云2.0、360 AI云盤不僅能夠“讀得懂”復雜的數據,還能“搜得到”精準的信息,并“答得準”基于深度理解的精確答案。
彭際華強調,“存智一體”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一種創新的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模式,旨在構建一個能夠有效解決企業數據分散和應用周期長問題,并最終幫助企業構建知識驅動的人工智能應用平臺。通過這種模式,企業能夠構建一個持續學習、不斷進化的智能系統。這樣的系統越使用越智能,越能匹配個人和企業的需求和場景,助力在數字化時代降本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知識驅動與數據驅動的區別,關鍵在于信息的轉化與應用。數據作為信息處理的起點,通過分析與整理,逐步演化為信息;而信息經過進一步的整合、抽象與分類,才能成為特定領域內的知識,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盡管大型模型外表神秘,其核心競爭力實則源自于訓練數據集中蘊含的豐富知識與經驗。彭際華認為,即使擁有能力強大的大模型,要想實現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需要將其與個人和企業的私有知識相結合。與數據驅動相比,知識驅動更注重從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知識,并將其應用于模型的訓練和優化,以實現更精準、更有效的智能服務。
360億方云的“存智一體”理念,正引領企業級知識管理與團隊協作邁向智能化新階段,通過深度挖掘知識價值,為企業數轉智改注入強勁動力。
為了將“存智一體”理念落地,360億方云制定了清晰的產品升級策略,致力于打造AI賦能的智能文檔云,引領企業知識管理進入全新時代。
第一步:匯聚數據資產,打造企業知識寶庫
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分散在各個角落的數據整合起來,構建統一的數據資產平臺。彭際華提到:“在之前的大數據時代,結構化數據如ERP系統和財務報表受到了更多關注。但在大模型時代,非結構化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據IDC報告顯示,企業90%的數據都是非結構化的,但在之前的數字化建設中,這些數據的優先級還較低。360億方云在非結構化數據領域擁有超過十年的積累,公司數據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恰好在于如文檔、視頻和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的管理,能夠幫助個人和企業積累自己的數字資產。”
步入AI時代,360億方云看到了這一趨勢,為企業提供安全、可靠、易用的云存儲服務,支持海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幫助企業打造全面的知識庫,為AI應用提供充足的“養料”。360億方云不僅持續助力企業匯聚非結構化資產,更通過集成先進的文檔大模型,激發沉睡數據的生命力,為企業和個人創造無限可能。
第二步:釋放LLM潛能,賦能企業知識管理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出現,為企業知識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彭際華表示:“在數字化時代,360億方云幫助客戶匯聚和分析非結構化數據和資產。而在AI時代,360億方云又集成了文檔大模型的能力,使個人和企業能夠挖掘沉睡的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
360億方云積極擁抱LLM技術,將其應用于智能文檔云,幫助企業構建更加智能化的知識管理體系,包括內置先進文檔大模型、提供靈活的開放平臺、構建企業知識圖譜等能力。“與專注于模型構建的同行相比,我們更注重將個人和企業的私有知識與大模型結合。”彭際華說道,“這涉及海量知識的存儲和權限隔離,特別是在處理上億份文檔和PB級數據時,確保數據的安全隔離與高效管理。”
第三步:打造AI應用生態, 實現知識驅動
AI應用是“存智一體”理念落地的關鍵。360億方云致力于打造開放的AI應用生態,為企業提供豐富的AI應用,并支持用戶根據自身需求定制開發AI應用,助力企業實現知識驅動。
彭際華強調:“360智能文檔云的技術原理,核心在于大模型對海量訓練語料中通用知識的記憶,以及與企業和個人場景的結合。”其中,“高效搜索”是此次全新升級的360智能文檔云2.0的一個關鍵功能,大模型賦予系統對文件內容的深刻理解,從簡單的文件名搜索躍升至基于內容的智能檢索,推動文件管理向知識管理的進化。360智能文檔云2.0采用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如同人類解讀視覺信息般,對存儲的視頻和圖片進行直觀解析,實現基于內容理解的響應式搜索。彭際華指出,該產品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極大提升了用戶對數據資產的處理效率,降低了AI技術的應用門檻,有效緩解了數據管理與效率提升之間的矛盾。
對于企業而言,“存智一體” 賦能的知識問答系統,可以根據企業自身數據和知識庫進行訓練,為員工提供快速、準確的答案。用戶可以通過自然語言提問,系統都能迅速給出答案,就像一位7×24小時在線的企業專屬智能助手,隨時隨地為員工答疑解惑。
對于內容創作者而言,如自媒體人和知識工作者,在文檔創作過程中常遭遇重復性勞動的困擾。360智能文檔云2.0借助大模型技術,讓知識工作者得以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專注于創作的靈感與創新。用戶僅需提供大綱與核心概念,AI即可輔助生成內容,實現真正的“人機協同創作”。
除了以上列舉的應用場景,“存智一體” 還可以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例如知識洞察、文檔自動歸類、文檔知識推薦、文檔智能命名、文檔知識提取、專業文檔審核等。
AI大模型的火熱,讓數據安全的挑戰更為嚴峻。
彭際華表示,作為此次發布的重磅產品之一,數據安全在存智一體的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以分為幾個層面:
首先,數據和知識的安全。得益于360在文件存儲領域的長期經驗和安全技術的結合,存智一體通過精細的權限體系、文件水印、文件不落地處理和防泄露策略,確保文檔在各個環節的安全性。無論是文檔存儲在云端、本地,還是分享給合作伙伴,存智一體都能為企業及個人數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文檔安全保護。
其次,大模型的安全。大模型的安全不僅包括回答的準確性,還涉及模型回答需符合企業語境,不會超出應有的范疇。因此,存智一體在大模型的安全機制上也做了充分考慮,確保模型的應用不會帶來額外的安全風險。
最后,從物理和底層安全到模型應用安全。存智一體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措施,其設計和實施都體現了對數據資產安全的高度重視,為個人及企業數據安全提供了全面的保護。
在彭際華看來,不僅強化了辦公市場的安全性,更以“存智一體”的理念,深度整合了360在文件數據資產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它超越了單純的存儲服務,通過融入智能化大模型,激活了數據資產的內在價值。
對于企業用戶,360智能文檔云 2.0幫助企業匯聚數據資產,實現數據和智能化的融合,重塑企業生產力;而對于個人用戶,360 AI云盤將企業級的技術方案以SaaS方式提供,降低了個人使用AI的門檻。彭際華透露,作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原生企業,360億方云在未來將all in在人工智能領域。
AI浪潮下,知識和數據正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360億方云“存智一體”新品的發布,不僅僅是一個產品理念,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知識管理解決方案。
在AI與大數據交織的未來,此次發布無疑將引領一波企業級知識管理和AI應用的新浪潮,為構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工作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擁抱“存智一體”的理念,我們有理由相信,AI將不再是科技巨頭的專利,而是每一個知識工作者手中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