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2月29日 /美通社/ -- “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石,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國家發改委明確的新基建三種類型 -- 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當中,智能計算中心首度亮相即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做客新華網APP“智者新時代 -- 對話數字中國”節目,高屋建瓴的分享了智能計算中心的概念和定義,權威見解了智能計算中心如何賦能智慧經濟轉型,以及智能計算中心的規劃建設原則等。
智算中心新基建,為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賦能
為了推動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這是今年4月發改委提出將智能計算中心納入新基建之后,首份對智能計算中心概念、內涵、技術架構、投建運模式等進行全面解讀的權威報告。
單志廣表示,“智能計算中心是發改委界定的新基建范圍中的 ‘新面孔’,其核心出發點是面向智能化浪潮所引領的產業和應用,滿足 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等現實需求。智能計算中心應該是在傳統計算中心基礎上,面向未來人工智能所構建的新型算力基礎設施”。
智能計算中心未來核心是支撐由人類空間、物理社會和信息網絡空間這三元空間構成的數字孿生社會,解決信息網絡空間、傳統空間、人類空間這三個空間的數字價值和溝通連接的問題,并將支撐未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共性需求,為智能化需求提供能力支持。因此,智能計算中心將成為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智能產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信息基礎設施,將有效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的進程。
讓數據進去智慧出來 智算中心是普惠概念
《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公布了智能計算中心技術架構,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論,采用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架構,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四大作業環節,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智能產業、智慧城市和智慧社會應用與生態健康發展。
如何理解這四大作業環節呢?智慧時代的智算中心就像工業時代的電廠一樣,電廠是對外生產電力、配置電力、輸送電力、使用電力;同理智算中心是在承載AI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過程,讓數據進去讓智慧出來,這就是智能計算中心的理想目標。
AI算力正在隨著社會的應用不斷升級,而智能化應用與產業將會對我國經濟帶來0.8%-1.4%貢獻。“智能計算中心在今天看起來是一個新概念,未來它將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概念,未來在智慧的每個場景背后都會有超大算力的智能計算中心在支持,它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智能計算中心的場景也會更加精準的服務智慧社會,”單志廣強調。
適度超前和公共屬性是建設智能計算中心的重要原則
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據麥肯錫發布的《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模擬計算》報告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術將使全球GDP每年增加約1.2%,帶來高達13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量。
對于各級政府來說,抓住新基建浪潮中的智能化發展機遇,規劃智能計算中心,構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謀求經濟模式創新和城市治理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也是吸引產業聚集、人才聚集,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單志廣認為,在建設智能計算中心過程中,需要把握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產業適度超前的原則:智能計算中心是智慧社會的能力底座,也是一種重要的公共能力平臺,它有很多不可量化的、經濟效益之外的社會效益。因此,就像在通車之前先修路一樣,需要適度超前建設智能計算中心,以引領智慧產業和應用的快速發展。
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則是公共屬性原則:智能計算中心并非是盈利性的基礎設施,而是類似于水利系統、水務系統、電力系統的公共性、公益性的基礎設施,其將承載智能化的居民生活服務、政務服務智能化。因此,在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做好布局,它不應該通過市場競爭手段來實現,而要體現政府在推進整個社會智能化進程的規劃、節奏、布局。
“在智能計算中心建設規劃指南中,我們建議通過政府牽引并引導智能計算中心的布局。這個布局一定要跟產業應用相結合、相適配。我們也希望政府對智能計算中心的認知能夠進一步深化,把它當成一種公共設施來進行規劃布局,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組織社會力量。同時,政府和企業形成更多元的合作模式,讓智能計算中心為整個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的動力”, 單志廣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