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1年7月1日 /美通社/ --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加快,中國制造業成為了全球貿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制造業的發展取得巨大進步。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我國2020年的工業增加值達到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大國。
但是,中國的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長期被鎖定在底端環節,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遠低于發達國家。改革開放開放以來,依托農民工紅利,中國主要以“三來一補”的方式進入到國際貿易鏈條中,處于行業價值鏈底端,行業話語權弱。
當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諸多掣肘,供需對接效率低、資源的錯配使得資源無法快速精準對接,如何將龐大的中小企業產業能力與外國,外省,外地的需求進行精準匹配,打通供應鏈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是中城新產業這一民企在探索服務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市場和品牌的重要性,推動企業品牌化、數字化、網絡化、全球化進程,服務我國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從制造端到研發、品牌端轉型,助力企業實現高附加值、高利潤戰略訴求。
中國供應鏈本土化時代正加速到來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密集型產業已不再適合中國產業生態的發展。掌握下游品牌的話語權,對于一個國家的上游產業鏈發展十分重要。中國創造正在逐漸崛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設立自主品牌,進行產業升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之一,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長期以來,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品牌、研發技術等方面處于全球市場的劣勢地位,但由于制造產業鏈的完整和集聚,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網絡聯系不斷加強,逐漸居于全球制造業貿易網絡的中心位置,全球供應鏈占比保持平穩增長。在外部壓力下,中國供應鏈本土化的時代正加速到來,促進中國供應鏈本土化,提升制造業科技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基礎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優渥土壤,但由于我國地緣龐大,信息不對稱,往往容易形成區域性的產業集聚,但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快速達成資源對接,供應鏈需求對接效率低,難以盤活產業資源。
針對上述現象,記者在采訪珠三角制造業企業過程中,發現了一家民營企業以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使命,并自建了供應鏈對接平臺和產業服務平臺。從這家民企的服務實踐,可以管窺如何通過發揮供應鏈的集約高效作用,推動產業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線上“天集社”
發掘企業需求 精準匹配供應方
針對中國制造業供需對接效率低,資源無法快速精準對接的問題,中城新產業將智能制造供應鏈資源線上化、平臺化,打造了一個線上供應鏈對接平臺“天集社”,同時在線下布局產業服務平臺“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產業服務體系,為中國制造業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
一家代工廠尋得每月20萬片電子煙訂單、一家知名智能音箱廠家尋得CMF資源、一家知名3D打印公司更新貼片代工資源……
這些企業能在短時間內獲取訂單和資源,均仰賴于一款面向企業對接需求的線上小程序“天集社”。接近4萬家企業注冊入駐、每月需求發布量超過6000條,在“天集社”小程序里,注冊企業發布生產需求,平臺對企業需求進行細分處理,按標簽對符合需求的企業進行定向推送,以此實現供應方和需求方的雙向碎片化。
“天集社釋放企業的研發設計、制造生產、產品采購等需求,助力企業技術與產品的迭代,精準、高效對接行業上中下游產業供需。”中城新產業智能制造comp@ss總經理易軍作為背后的“操盤手”,他的目標是,“將‘天集社’打造成為硬件圈最好用的專業工業B2B供需對接平臺,通過精準高效的供應鏈整合,推動智能制造企業的轉型和升級。”
易軍表示,若僅僅是通過企業自身的力量,在全國范圍內尋找供應商,無異于大海中撈魚,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無法精準對接,“而中城則是把豐富的產業資源標簽化、線上化、可視化。”
一個龐大的制造業體系,需要一條環節完備的產業供應鏈。易軍告訴記者,中城新產業將產品研發生產的過程細分為外觀設計、方案設計、手板打樣、檢驗檢測、開模注塑、零部件采購、批量生產、市場銷售等八個環節,中城會對每家線上入駐的企業按照產業鏈邏輯進行標簽化分類,基本上能精準涵蓋整個產業鏈環節,這樣就能將入駐的企業進行碎片化管理。
天集社自2019年上線以來,企業用戶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目前服務超過8萬家企業,完成企業供需對接逾2萬條。在易軍看來,“天集社”的服務將立足大灣區向全國輻射,通過將用戶標簽分類化,實現需求定向推送、精準匹配,大大節省了企業需求對接成本。
在惠州,由中城新產業運營的天集社惠深通,已實現惠州企業融入深圳產業鏈的規劃。在惠州市工信局的邀請下,中城新產業以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線上供應鏈對接平臺為目標,打通深圳研發設計-惠州生產制造的上下游產業鏈對接。惠深通”平臺已吸引了TCL、德賽、華陽、比亞迪、億緯鋰能等逾400家惠州企業注冊使用、發布需求超400個。如今,“天集社”的企業群體以珠三角為主,涵蓋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合作區等主要經濟活躍地區,且已基本覆蓋全國和部分海外企業。
隨著疫情的發展,跨境電商的崛起,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結合寶安區位優勢,垂直深化市場銷售服務環節,致力于中國企業實現品牌化,互聯網化和全球化的戰略轉型。助力創新項目的孵化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成長,最大化地實現中國創新的價值。市場分析、數據挖掘幫助企業尋求到新的市場機遇;通過多渠道互聯網營銷幫助企業擴大海外銷售,并達成“中國制造”的品牌出海戰略,幫助企業獲取海外市場訂單。
“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
打通企業供需交易最后一公里
對于“天集社”上的4萬家企業用戶而言,B端的需求比C端用戶復雜,在工期、包裝、運輸、工藝要求等方面都有嚴格細分,僅僅依靠一個線上供需對接平臺,難以達成高層次需求交易。
基于此市場現狀,一個專業的線下產業服務平臺 -- “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應運而生。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的服務團隊會針對“天集社”上注冊的企業篩選后逐一拜訪、調研,對優質潛力性中小企業分層分級,根據企業的生產能力、技術特點進行細化標簽,幫助需求方能夠精準對接到合適的供應商。
“一家北京的硬件類企業要到深圳找模具廠,通過企業自身的資源在線下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快則兩至三周,慢則兩到三個月,這是效率比較低的過程。”易軍介紹,在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運營團隊首先會將硬件類企業用標簽細分,再根據需求將現成的符合要求的模具廠商推薦給需求方。汽車模具、手機模具、玩具模具雖然都是模具廠,其生產及技術特點也是有差別的,需求方的需求越細致就可以配得越精準。
“從線下整合資源,通過‘天集社’使產業資源上線,形成產業資源可視化、平臺化,再通過線下實體‘智能硬件加速器’為企業的供需對接做最后的交易撮合,達成資源對接的最后一公里。”易軍表示,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以打造智能硬件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為宗旨,實現設計生產到上市銷售八大環節的全程加速服務,致力于幫助企業將技術轉化為產品。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產品提早一天上市,就能搶先獲得市場占有率。通過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企業高效完成供需對接,極大的縮短時間周期,為企業節約下來寶貴的時間背后,是中城新產業專注、專業的高效服務。
在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一座18萬平方米的未來科學城園區,正在書寫一段智能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歷程,作為南山區首個“人工智能+”產業示范基地,這里也是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的主戰場。
2020年,未來科學城園區的入駐企業巨影三維,便在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的助力下,嘗到了一杯“好羹”。雙方不僅聯合參與了一場工業設計展,為園區企業提供了市場推廣渠道和針對性服務,就在今年,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又為巨影三維對接了知名品牌出海企業浩方科技,為其最新款消費級3D掃描儀提供市場資源整合服務。
“DFMA”有效控本
助力傳統制造業向高端研發設計轉型
走進未來科學城園區,一輛被拆解后的特斯拉汽車“躺”在展廳一角,拆解后的特斯拉和關鍵部件被一一展示,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通過DFMA(設計降本技術)展示特斯拉設計的優缺點,并組織相關產業鏈企業共同研究。
時下,無人駕駛汽車進入白熱化階段。2020年初,特斯拉喊出要將特斯拉汽車零部件全面國產化的戰略。事實上,特斯拉汽車就是一個可以載人移動的智能硬件,為了從設計領域和供應鏈領域進行對標分析,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當時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 “拆解特斯拉汽車”,并對特斯拉汽車的產品設計、技術和供應鏈性進行分析,形成了一份公開的行業分析報告。
中城團隊對特斯拉汽車進行拆解,主要是為了圍繞特斯拉為核心的電動智能汽車產業鏈進行分析,不僅局限于設計及技術先進性的研究,還兼顧了全國替代商機的研究、電動智能汽車產業鏈方面的分析,幫助中小企業分析潛在的市場前景及背后的汽車供應鏈。
與此同時,中城新產業的拆車行動吸引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廣汽新能源等國產企業的關注,與華為汽車BU也有多次互動。拆解事件后,中城新產業與深圳市奧圖智能網聯創新中心、中興通訊藍軍實驗室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從根本上全方位研究零件的控本效應仍在持續發酵。
供需對接服務是中城新產業基于企業上下游關系的橫向供應鏈服務,隨著服務的深入,中城新產業發現,中大型企業在成本控制上需求極為迫切。于是,能否打磨一套面向產品研發的縱向服務,為企業提供設計降本的“DFMA”模式,成為中城新產業新的策略方向,這個模式在產品的設計環節就考慮成本問題,幫助企業在產品制造過程中降低成本。
為了給小米掃地機器人做好降本服務,團隊拆解科沃斯和松下兩個品牌的掃地機器人進行對標分析,發現小米掃地機器人存在零部件比其他品牌多20%,外部殼體和內部結構用料冗余徒增成本,結構設計模組程度化低,導致成本居高,后期售后維修難度加大,使用年限低的產品劣勢。最后導入擁有20多年數據庫積累的DFMA分析系統,計算掃地機器人的產品組裝時間,產品定價,優化再設計方案。
“在中城團隊的協助下,公司里包括設計、工藝、成本、采購等部分的核心人員通過持續3天的DFMA工作坊學習,了解零件的成本構成,掌握了設計降本的新方法。”蘇州晟成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自身對于常見的工藝和材料部件有了進一步的深入認識。
“制造業企業需要從低端保守向高端研發設計轉型,中城新產業可以提供設計創新和對標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研發方案的可制造性和可裝配性,指導企業走向精益研發。”易軍說。
布局重點工業城市
將深圳生產性服務輻射全國
兩年多來,中城新產業的服務版圖正在逐漸擴張。為國外知名企業施耐德提供智能家居產品供應鏈服務,對接供應商企業20多家;向海爾創新中心提供新技術、新產品和創新企業資源……隨著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和天集社影響力的提高,中城新產業的服務范圍也逐步擴大到了世界500強,同時向國內龍頭企業提供產應鏈服務。
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經過近兩年的打磨,已經逐步形成成熟的服務體系。此外,為了提供完善的供應鏈資源,從2020年起,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在全國重點工業城市設點,目前已經在北京、深圳、廣州、惠州、蘇州、佛山等7座城市布局,未來將在成都、重慶、長沙、武漢、合肥等工業城市持續探索。
“中城將當地產業資源進行梳理,使之能融入到天集社線上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多種產業服務內容,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每座加速器的線下布局都會根據當地產業資源的不同,產業形態的變化,突出不同的特點與服務。”易軍憧憬,通過布局重點工業城市,能將深圳的生產性服務輻射全國。
基于中城新產業在智能硬件領域的權威性研究,不少其他省市地方政府早已高度關注。在蘇州,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的落地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中城在服務中結合了蘇州當地制造業相對集中的特點,由精益六西格瑪服務入手,著重提高當地企業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從設計方面著手,提升產品的可裝配性和可制造性,從根源上助力蘇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一體化高端產業運營解決方案
賦能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
產業地產如何構造自身的生態系統?中城新產業創始人劉愛明坦言,所謂生態系統,實際上就是服務系統,“中城新產業的定位是高端產業運營服務商,核心競爭力在產業,而不是地產,產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起到協作功能圈層的作用。”
除了在設計、成本及供應鏈的專業服務打造外,中城新產業通過服務企業的不斷深入,挖掘企業痛點需求,在技術、資金、人才、市場方面也做了許多探索和嘗試。早在2018年,中城新產業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共同成立清華中城智能制造聯合實驗室,專門為企業提供企業生產裝備智能化服務,助推企業提升技術競爭力;2019年中城成立 科技投資服務板塊“中城金服”,目前中城金服已拓展園區內外股權融資服務企業近百家,累計承擔融資金額數億元;市場服務方面,中城新產業建立了浩方中城品牌實驗室,助力企業品牌出海,產品上線。
中城新產業的產業地產之路一直堅持先產業、后地產,以產業服務為支撐,服務于產業空間承載的企業,從而拓展延伸到整個產業鏈條的服務,以此帶動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大協同,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讓客戶生意更好做”這是創始人劉愛明先生做產業地產的初心。作為一家民營產業地產企業,在產業運營方面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和時間,能有如此深入全面的探索成果,充分體現了企業戰略的前瞻性和遠見,也因此,中城新產業在業內逐漸聲名鵲起。
事實上,中城新產業的產業園區運營也小有名氣。中城新產業圍繞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智慧城市、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北斗)六大產業,建立垂直服務體系,運營專業主題園區,目前在全國運營了200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在園企業超過900家,多個園區獲得國家級、市級孵化器,深圳市重點推廣園區等認定。
中城的發展方向是服務中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助力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積極發揮民營企業的特殊效力,這是中城新產業一直以來的愿景,也是一個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