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1年12月6日 /美通社/ -- 12月3日,由蒲公英教育智庫主辦、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落下帷幕。本屆年會以“重建教師 -- 學校行為學”為主題,近300位具有深刻洞見的教育一線實踐者,以10場次峰會,復盤300余所學校建設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6000多所學校,500多萬教育人云端相聚,創設了一個集“會”、“展”、“研”、“學”等一體的“未來學校示范場”。
閉幕式聚焦“社會支持行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孫霄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重量嘉賓共論重建教師所需要的環境動因和社會賦能。教育是系統建構,不同社會群體之間需要共筑合作空間,形成互動機制,產生彼此受益的行為選擇。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從站立的地方,致力于以行動構筑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態,推動建立持續改良的社會生態。
教育生態取決于社會賦能
本屆閉幕式以主題視頻《當我們傾聽這個時代》拉開帷幕。從正在經歷的時代出發,會議主旋律回旋于教育生態的各個要素之中。教育是一個社會行為,也是一場體系與系統的建構。教育生態取決于社會賦能,教師成長離不開環境動因,教師需要真正的系統性支持。社會該與教育人如何協同,才能既過當下關,又過未來關?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站在國家立法的角度談教師的責任和權利。“我國《教師法》旨在堅持確認保護并發展教師的權力,而不僅僅是強調如何管理教師。”此次修法主要關涉教師法律地位的規定等。
中國教科院研究員儲朝暉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發布的《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 -- 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報告開篇,講述如何在今天這個時代成為良師。他提到,教師不能把孩子封閉在狹小的環境中,不能蒙住孩子的眼睛。教師要有教育感,要勇于堅持真理,勇于探索,勇于突破范例。
金茂學校總校長、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長程紅兵認為校長應該給教師自由空間、自主機會,讓教師自我重塑、自我創造,具體措施有“解放教師,減輕教師負擔”“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合理安排教師課后服務任務”“篩選校外一部分熱愛教育事業,有一技之長的志愿者參加課后服務”“讓教師生活在意義當中”等。
“教師培訓所有的目標一定指向教師對自己教學專業性的確認。”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李大圣指出,教師培養不僅僅是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還需要發展教師的信心、責任和能力。“提高一線教師培訓的有效性,是讓外在的有限去催生內在的無限增長。”
共建一個共生共茂島鏈生態的“善托邦”
閉幕式上,蒲公英教育智庫理事長、《新校長》雜志總編輯李斌發布了K12學校教育年度風向標,與線上參會者共同梳理最后的問題:中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對學校究竟意味著什么?政策和理論層面有哪些關鍵要素?站在一線的我們該如何行動?
“教育的‘正道’,就是堅定地選擇培養完整生命成長和可持續終生學習的下一代。”回歸“正道”,李斌總編提出需要重新定義事關教育一線生態和根本走向的學科、學生、學習、教師、家長、學校、閱讀、技術、生態九個維度。
“面向未來的教育是一個巨復雜系統,需要以復雜科學的研究方式來推進。”蒲公英教育智庫根據2021年中外學校、企業、研究機構的調研分析,發布5個維度的專業風向標,為學校管理者總結出“直面復雜教育改進行動的六個原則”:學會破殼、學會涌現、學會授權、學會嵌套、學會平衡、學會支持。
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的八年,是從”未來的學校”、”重構學習”、”重構學校”、”重建生態”,再到”重建教師”,在時代不確定性中,與一群理想教育的守望者“尋路與點燈”的八年。
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與蒲公英教育智庫攜手八年,以不斷叩問“未來”的姿態向一線教育人提出問題,勾勒未來教育圖景,以低調的理想主義建設力,得寸進寸,攜手促進教育生態改善,促進社會生態改善。
在站立的地方,兒童哲學閱讀公益項目“故事田”把自信、誠實、合作等54個價值,帶去村小孩子的手中,讓孩子在偏遠的村莊與優秀的價值相遇; “在之間”教師人文空間,與教育同道眾籌維護,致力于使“教化”與“創化”連續發生。
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與更多的公益組織、教育組織協力,聯合發起Upcycle棄物再造、美的守護、我請你做夢、暖燭行動等公益項目,以削峰填谷的方式,聚點成網,集網成面,致力于能夠做到的微小改良……
這也正如,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所表述的“今天的大會相聚有足夠多的相似與相異,我也期待我們的討論在個性與共性、短期與長期、既要與也要等難題的交織下,形成真正的 ‘協同交響’。”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愿從自身創造邊界開放互助互惠的生態系統,合作共創,互助守望,與眾教育人攜手共建一個共生共茂島鏈生態的“善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