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韌性與靈活應對充滿變數的未來
上海2022年11月7日 /美通社/ -- 今日,全球消費品供應鏈行業引領者馮氏集團旗下利豐研究中心于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正式發布編撰的最新一期《跨國采購報告》。該報告深入分析了世界主要生產基地國家的經濟、政策、基礎設施、勞工與可持續發展狀況,力求幫助跨國采購企業找到最合適的生產基地組合,實現商業環境和生產能力的最佳配置。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先生表示:“連續五年參展進博會,馮氏集團依托這一平臺,不僅攜手多個領域的國外品牌在中國市場找到了發展的土壤,同時也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商走出國門,融入全球價值鏈,共享世界經濟的繁榮。基于全球業務網絡的一手數據,馮氏集團希望以連續發布的《跨國采購報告》,呈現集團對于如何更好地管理風險、利用更有競爭性的生產能力和自由貿易協定優惠來滿足當代消費者需求的最新思考,啟迪行業發展新的思路。”
動蕩成為新常態
張家敏先生表示,“今年是世界局勢異常動蕩的一年,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稍有緩解,俄烏沖突卻又不期而至,傳統物流通道受到干擾,生產生活物資價格飛漲,服裝鞋帽生產企業沉重受壓。而未來數年,不確定性將成為新常態,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持續,為全球供應鏈帶來嚴重挑戰。因此采購企業必須在動蕩中求生存,在變化中求穩定。加大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跨國采購新趨勢
報告主編、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錢慧敏女士指出:為了分散風險,跨國采購企業繼續分散采購基地。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在中國之外,跨國采購基地也出現了多元和集中并存的趨勢。她說,“據我們集團的采購公司反饋,他們在將采購地從中國向亞洲其他區域搬遷的過程中,正逐漸由最初在多國分散布局轉變為向政治環境穩定、營商環境更加友好的國家集中,以增加生產的穩定性和規模效應。當前越南和孟加拉國是兩個熱門之選。在2021-2022財政年度,孟加拉國的總出口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大關,這在該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她同時指出:對于中國來說,今年也是相當艱難的一年,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國是少數選擇嚴防疫與保生產齊頭并進的國家;再加上一些中國的廠商和在中國投資的外商,陸續將其部分勞動密集型產能搬遷到亞洲其他國家。盡管如此,中國仍然是重要的服裝采購基地,2022年首八個月,中國占美國紡織品及服裝進口的份額仍達25%,而中國對其他采購基地的投資以及原材料和機器設備出口亦持續增加,成為服裝采購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就中國出口和整體經濟表現,她指出:中國克服了上述不利外在因素的沖擊,今年出口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充分體現了“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和韌性。展望2023年,隨著新冠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和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中國的內需將持續回升,并帶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回升至5.0%。
國際貿易體系新曙光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與供應成本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持續取得進展。特別是今年伊始,全球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區內貿易額顯著增加,進一步增強了區內各國的生產實力。區內國家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區外,英國在今年八月推出“發展中國家貿易計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貿易優惠,而歐盟也與印度重啟自由貿易協議談判。這些努力都為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重建燃起新的希望。
展望未來,在動蕩的“新常態”下,亞洲在勞動力及營運成本方面均具競爭優勢,而且擁有完整的區域性供應鏈,能夠提供采購所需的彈性和靈活性,因此仍會是時尚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而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國的中國,也將繼續成為亞洲服裝出口國家的重要紡織品供貨商。“中國加一”或“中國加多”的采購模式在短期內仍將占據主流,為整個亞洲帶來龐大機遇。
本版《跨國采購報告》借助馮氏集團對供應鏈上下游產業的長期洞察和豐富的在地業務經驗,結合利豐研究中心的專業跟蹤研究,對全球采購的發展進行了回顧與展望,并對未來12至18個月的跨國采購形勢做出了預測。報告涵蓋16個重要生產國,既包括成熟的生產地中國、強勁的后起之秀東南亞五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也有南亞和西亞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三國以及近岸生產的新秀土耳其和拉美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