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考生擇校擇專業提供科學指導
北京2023年2月7日 /美通社/ -- 考研時代,是否意味著無盡壓力與焦慮?
對此,一組來自教育部的數據時常被人們引用:2010-2023年間,中國考研報名人數以平均每年25.7萬人的速度增長。而到了2021年、2022年,全國報考人數分別為377與457萬。
對考生而言,“信息不對稱”現象值得關注:受人數激增的壓力,以及輿論場中“縮招”“高分”等真假摻雜的信息影響,考生容易在選擇院校、備考學習中陷入焦慮,導致“動作變形”,并在錯誤信息中做出錯誤決策。
因此,如何排除虛假信息的干擾,掌握真實、精準的考研信息,從而穩定心態,避免焦慮,并找到一套行之有效、切中關鍵的備考方法,做出正確決策,或許才是考研時代真正的“剛需”。
近日,新東方在《2023碩士研究生招生數據解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匯總了2023年考研全部864所招生單位的官方招生數據,分別從招生單位屬性、十三大學科門類(暫未涉及202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新增的第十四類交叉學科)所有二級學科、考研一/二區三大數據方向入手,在細分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等維度,為全國備考學生提供了準確真實的數據,以及科學綜合的擇校擇專業與備考建議。
一、2023年考研更難了嗎?
過去三年中,疫情反復下就業壓力的提升,讓大量往屆生和在職人群選擇考研。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共有474萬考生報名參考,較2022年總體上漲了17萬,再創歷史新高。
想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真實準確的信息必不可少。《報告》強調,科學的備考有兩個核心環節,其一是合理制定自己的院校專業目標,其二是根據招生簡章要求進行系統性備考。而達成這一切的前提,則是對考研信息具有宏觀和準確的認知。
歷年來,考研最具備“迷惑性”與“沖擊力”的信息是“報錄比”,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當年考生們“上岸”的難度。《報告》指出:當年招生單位公布的招生數、每一年招生人數的變化,以及推免生名額占總招生名額的占比變化,都會對最終錄取的難度有較大影響。正因如此,《報告》匯總了2023年、2022年考研全部招生單位的官方招生數據,力求對數據分析做到客觀準確。
《報告》顯示,2023年考研全國共有864個招生單位總計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以下同),較2022年考研非推免招生總人數新增10245人。其中,學術型碩士新增2532個招生名額,增長0.9%;專業型碩士新增7713個招生名額,增長1.6%。可以說,這對當下所謂的“縮招現象”進行了正面回應。
報告稱,2023年研究生考錄比約為4:1。(用2023年考研474萬報名總人數減去網傳棄考165萬人的差值,比上研招網官方招生總名額 761763人。)
二、學術型碩士 or專業型碩士?鍍金不成,鍍銀也可以
近年來,“學術型碩士or專業型碩士”成為考研學子熱議的話題,報告認為,考生應該在評估各專業招生名額變化后,結合錄取難度和自身目標綜合評估、順勢而為。如僅以上岸/提升學歷為主要目的的考生,報考專業型碩士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競爭的壓力。
《報告》顯示,2023年考研中藝術學、哲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以及工學門類下,學術型碩士招生名額相比2022年考研呈現下降趨勢。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文學門類的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管理學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較去年有小幅下降,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則明顯上升。
另一方面,近年來“逆向考研”(即本科就讀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雙一流高校的同學在考取研究生時,“降級”選擇報考普通髙校的現象)成為常被提及的熱門概念。
《報告》指出,2023年985工程高校的招生名額雖然總體上漲 -- 在原本招生人數126070人的基礎上,又新增2641人,但從工科、理科等多個學科錄取名額變化分析而言,破除名校“迷信”,選擇去39所985工程高校、116所211工程高校之外的高校就讀,不失為一種可取的策略。
《報告》顯示,2023年考研理學門類學術型碩士,雙一流高校(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中,除去39所985工程高校、116所211工程高校的剩余高校)共減少263個招生名額;而普通高校則增加了950個招生名額。工學門類方面,2023年全國的普通高校總計64個二級學科(即專業)開放工學專業型碩士招生,雖僅占招生單位該門類全部二級學科總數量的25%,卻提供了79417個招生名額,占據了工學專業型碩士總體招生的50.6%。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法學中。《報告》指出,相較于2022年,2023年全國不同單位累計有255個相關二級學科開設法學學術型碩士招生,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校開設招生的二級學科總數占比達60%以上,但僅提供總占不到40%的招生名額。與此同時,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法學學科門類招生單位下的以浙江工商大學、煙臺大學、甘肅政法大學等為代表的“雙非”院校已成為眾多考生的新選擇。
報告認為,上述招生變化會影響學員的報考決策,“雙非”高校已成為部分考生的熱門報考選擇。
三、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事實上,數據僅是基礎。如何在宏觀數據中尋找到微觀機會,并做出符合自身定位的考研決策,才是問題關鍵。
《報告》就除去交叉學科以外的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十三大學科門類所有二級學科,歷年來招生情況的變化進行了詳細分析與趨勢歸納。
顯而易見的是,不同學科蘊含的“機遇”與“挑戰”不盡相同。
一方面,作為歷年來報考“大戶”的管理學,招生名額仍在持續提升,為考生提供著更多機會。《報告》指出,2023年管理學招生名額相較2022年增加7776 人,占到了2023年考研總招生人數增量(10245人)的75.9%,遠高于其他學科門類。其中,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兩大專業相較2022年,分別增長4842人與2377人,占管理學專業型碩士增長總人數的超90%。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醫學門類。《報告》指出,醫學雖然專業性強,報考要求嚴格,但與其他學科門類相比,醫學面向考研學生的招生名額變動整體穩中有增:例如,2023年醫學學科門類招生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2906人。
另一方面,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整體招生人數相對穩定的熱門大專業中,其下屬二級學科變化中卻蘊含著眾多機會。《報告》顯示,作為“跨考”大戶的經濟學,2023年專業型碩士相較于2022年招生名額增長2224人,總數達到24747人,是學術型碩士招生數量的近2.5倍。
《報告》指出,作為同樣火爆的報考專業,法學歷年來報考人數居高不下。2023年,法學學術型碩士招生25005人,相較2022年23701人增長1304人,增長率達到5.5%。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在上一年總體招生6124人基礎上,2023年再增加1076個名額。而從法學專業型碩士上看,雙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生規模增幅均超過10%,為廣大考生提供了更多機會。
類似的學科也包括教育學。《報告》顯示,2023年教育學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為9258人,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40115人。雖然,2023年考研中教育學門類的招生名額共減少了527人,但心理學、體育學、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學科教學(語文)等專業,招生名額相較2022年均有較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專業招生名額都在2023年出現增長。比如,人們時常認為“非常好考”的農學專業,2023年考研的招生人數相較2022年縮減了2673個。其中,農藝與種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兩大農學的熱門專業,人數縮減最多。類似情況也出現在藝術學專業,《報告》顯示,2022年考研藝術學國家線相比2021年考研上漲15分達到361分。不僅如此,留給2023年考研學生的招生名額再度減少了824個。
《報告》還顯示,2023年工學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為91034人,與2022年持平。不過,工學專業型碩士專業招生數據變化較大,如電子信息專業與2022年相比,2023年考研招生人數減少12658人,降幅達到355%。同樣,機械、能源動力、資源與環境等專業,也出現人數大幅減少。
此外,理學、哲學、歷史學、軍事學等學科,整體招生變化幅度不大。《報告》顯示,理學2022年考研共計招生51856人,2023年考研招生52624人,基本持平。2022年軍事學招生人數為1556人,2023年招生人數為1541人,同屬基本持平。作為考研主力軍的文學,2023年總招生32858人,較2022考研僅多出154人,整體變化也不大。值得關注的是,日語、俄語、法語等翻譯專業的招生人數增加,而英語筆譯與口譯專業招生人數均出現較為明顯的減少。
總之,準確掌握信息、明確考研方向、找準自身定位、分析專業變化,摸準考研變化規律并在其中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機會,無疑成為廣大考生當下以及將來必須具備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