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3月6日 /美通社/ -- 3月3日,碧迪醫療流式細胞術50周年盛典在滬隆重舉行,來自科研、臨床、工業等多領域的專家共襄盛舉,就流式細胞術的應用熱點、難點和未來趨勢展開了卓有遠見的探討。自碧迪醫療于197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大規模商業化的流式細胞儀FACS以來,流式技術已演變為從科研到臨床全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研究方法,廣泛應用于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菌學、病毒學、癌癥生物學和傳染病監測等眾多領域,尤其是近年來在新冠感染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盛典上,碧迪醫療宣布搭載CellView? 高速圖像技術的BD FACSDiscover? S8細胞分選儀正式在華上市。這是全球第一臺具有圖像驗證功能的全光譜流式細胞分選儀,標志"圖-譜"流式技術新時代的全面開啟。此外,碧迪醫療還展出了BD FACSDuet?、BD FACSLyric?、BD FACSymphony等全系列流式創新產品,致力于為臨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和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BD FACS 50年,以技術創新推動細胞研究的高速深度發展
流式細胞術是一種在細胞水平研究單個細胞或生物顆粒多種生物學功能的技術,具備多參數、速度快、精度高、準確性好的優點,兼顧定量、定性分析和靶向篩選,是當代最先進的細胞研究技術之一。
50年來,碧迪醫療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科研實際應用場景為突破口,不斷引領流式細胞術的跨越式發展。從全球第一臺全自動4色流式細胞分析儀,到第一臺7激光流式細胞儀;從用光膠耦合石英杯技術開創分選歷史的分水嶺,到與時俱進創建互聯流式實驗室;從融合補償算法和光譜算法,到搭載劃時代的CellView?技術,一項項創新的問世,為科研人員揭開細胞的神秘面紗,也在持續推動臨床免疫功能創新方案的誕生。
此次上市的BD FACSDiscover? S8細胞分選儀,搭載了最新專利的CellView? 高速圖像技術,實現了基于實時圖像結果的精確篩選,讓細胞分選進入了"圖-譜"時代。這一突破,讓科研人員能夠獲得在傳統實驗室中無法獲取的海量、精準信息,從而對以往無法識別的細胞進行分析和分選,有助于探索更多復雜的生物學問題,例如細胞如何生產、發揮作用和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細胞內的病毒或蛋白質的確切位置。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廉哲雄教授表示:"流式細胞術自誕生以來,始終作為‘創新背后的創新',成為眾多重大科學發現背后的推動力。從早年間白血病干細胞的發現、T細胞受體的發現,到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免疫細胞治療、新冠疫苗和抗體的研發等等,背后都有流式細胞術的身影。碧迪醫療這次推出的CellView? 技術極具突破性,我期待能早日試用,幫助我們的科學家開展新項目、回答以前無法想象的問題,助力獲得更多、更重大的科研成果。"
從科研到臨床,多元化產品打造全鏈路流式解決方案
隨著流式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碧迪醫療正在圍繞產、學、研、醫的實際應用場景和需求,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提供具有穩定標準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工業上,流式技術貫穿了藥物發現、體外診斷、干細胞研究、體外毒性測試等多個重要環節;在眾多當前熱點領域被寄予厚望,包括CAR-T和TCR-T療法的開發等生物制藥領域。同時,這項技術正廣泛應用于臨床眾多科室,譬如檢驗科、腫瘤科、感染科、神經科、血液科、風濕免疫科、兒科和變態反應科等;在艾滋病、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器官移植等諸多重癥和急重癥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舉例來說,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流行的過程中,流式技術在療法開發、檢測、康復后免疫力監控等多個環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
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長、陸道培醫療集團檢驗科副主任(副院長級)王卉表示:"流式細胞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從基礎研究、藥物開發、疾病診斷、療效檢測、到預后評估等生命健康的全鏈路之中,成為支撐我國精準醫療和轉化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石技術。目前,我國流式細胞術在普及度、標準化、應用深度、人才培養上,都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期待我們能深度協同,更好更快地發揮技術潛力,為臨床和患者帶來價值的改變。"
碧迪醫療大中華區生物科學事業部副總裁王彤表示:"作為大規模商業化流式細胞術的開創者和創新引領者,碧迪醫療已經征程50年,在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時刻,我們非常榮幸再次以顛覆式的創新,將行業引領到‘圖-譜'新時代,相信這項全新技術能夠加速和改變科學家研究細胞的方式,為整個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等研究領域帶來質的飛躍。"
碧迪醫療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鄧建民表示:"生物科學是碧迪醫療在華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83年中國引進第一臺流式細胞儀開始,到今天代表著全球最新技術的‘圖-譜'流式設備,碧迪醫療正源源不斷地把這一領域最前沿的創新成果引入中國,為科研、臨床、本土化GMP生產等全產業鏈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為此深感自豪。也期待著隨著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更新迭代,我們能與中國科研和臨床工作者更加緊密協作,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和患者大眾帶來有更有意義的改變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