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WUR
中國(大陸)高校在全球研究領域因卓越表現而備受學者關注
倫敦2023年6月28日 /美通社/ --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今日正式發布第20版世界大學排名,首次將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排名體系,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包含這兩項指標的排名。
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第12年蟬聯榜首,劍橋大學依然位于全球第2名,牛津大學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全球第3。北京大學是中國(大陸)高校中唯一一所位于全球前20的院校,排名全球第17位。
2024 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Top20 |
|||
2024排名 |
2023排名 |
大學 |
國家/地區 |
1 |
1 |
麻省理工學院(MIT) |
美國 |
2 |
2 |
劍橋大學 |
英國 |
3 |
4 |
牛津大學 |
英國 |
4 |
5 |
哈佛大學 |
美國 |
5 |
3 |
斯坦福大學 |
美國 |
6 |
6 |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
英國 |
7 |
9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瑞士 |
8 |
11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9 |
8 |
倫敦大學學院 |
英國 |
10 |
27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美國 |
11 |
10 |
芝加哥大學 |
美國 |
12 |
20 |
康奈爾大學 |
美國 |
13 |
13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美國 |
14 |
33 |
墨爾本大學 |
澳大利亞 |
15= |
6 |
加州理工學院 |
美國 |
15= |
18 |
耶魯大學 |
美國 |
17= |
12 |
北京大學 |
中國(大陸) |
17= |
16 |
普林斯頓大學 |
美國 |
19= |
45 |
新南威爾士大學 |
澳大利亞 |
19= |
41 |
悉尼大學 |
澳大利亞 |
©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2004-2023 www.TopUniversities.com |
本次排名覆蓋來自104個高等教育系統的1500所大學,排名是基于對1750多萬篇學術論文和來自超過24萬名學者與雇主的專業意見分析而得出。
今年,QS對排名方法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化改善,引入了3項全新指標:可持續發展、就業成果和國際研究網絡。并且,對某些已有指標的權重進行了重新校準,包括學術聲譽指標、雇主聲譽指標和師生比指標。
QS高級副總裁Ben Sowter表示: "第20周年版本QS世界大學排名標志著自排名創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方法論革新。通過與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廣泛交流,QS將旗艦類排名與Z世代和Alpha世代緊密結合。在我們快速發展變化的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QS世界大學排名真正抓住了越來越有社會意識的學生群體所關心的核心問題。現在,我們的排名為大學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評估和提升關乎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能力。"
QS世界大學排名方法論完整版請點擊:https://www.qschina.cn/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methodology
中國(大陸)高校排名亮點
聚焦中國(大陸)高校
中國(大陸)高校進入本榜數量位列全球第三,有71所高校上榜,僅次于美國(199所)和英國(91所)。北京大學全球排名17位,是亞洲排名第二高的院校。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25名,是亞洲排名第三高的學校。亞洲排名最好的高校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位于全球第8名。
2024 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陸)進入Top300的院校 |
||
2024排名 |
2023排名 |
大學 |
17 |
12 |
北京大學 |
25 |
14 |
清華大學 |
44 |
42 |
浙江大學 |
50 |
34 |
復旦大學 |
51 |
46 |
上海交通大學 |
138 |
9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41 |
133 |
南京大學 |
194 |
194 |
武漢大學 |
216 |
212 |
同濟大學 |
257 |
21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271 |
262 |
北京師范大學 |
275 |
306 |
華中科技大學 |
285 |
307 |
天津大學 |
291 |
302 |
西安交通大學 |
©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2004-2023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近年來,中國(大陸)一流大學迅速崛起,但在后疫情時代發展速度減緩,這主要是由于新冠大流行后全球流動限制引起的國際學生數量和教職員工數量的減少。今年6月,預計有近1160萬名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但目前中國的就業競爭非常激烈。QS的雇主聲譽指標排名也反映了這一趨勢,在進入榜單的71所高校中,有46所大學的雇主聲譽排名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雇主聲譽指標現在尤為重要,總權重由之前的10%上升到了15%。這一調整反映了當今學生對高校就業成果的高度關注。
QS首席執行官Jessica Turner強調了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積極適應科技變革和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性。她表示:"為了能讓畢業生在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中做好準備,大學應該聚焦數字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適應能力,并將綠色技能和循環經濟納入課程中。在為滿足市場需求,并為學生提供重要的新興技能而開發具有影響力的教育項目方面,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至關重要。"
"通過戰略性的共同努力,中國可以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先鋒,引領經濟可持續增長、提高畢業生就業力,從而鞏固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領導地位,并且向更綠色的未來轉變。QS始終關注就業能力表現,并將其納入QS世界大學排名,在這一指標的衡量上我們始終走在前列,能夠讓全球教育機構監測他們在這個學生最為關注的指標之一的影響力表現。在慶祝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二十周年之際,我們非常激動地向大家介紹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指標。我們誠摯邀請所有中國(大陸)高校積極參與,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能力,呈現一個更全面的藍圖,幫助高等教育機構了解如何整合資源、提升教育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于本次QS世界大學排名方法論的師生比指標比重下調,中國(大陸)高校在本次排名中略微有所下降。師生比指標的變化反應了新冠疫情危機開始后數字化教育的快速發展,技術驅動的教學能力擴張使得教學質量可以擴展,因此為了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環境,這一指標權重由之前的20%下降為10%。
中國(大陸)高校各項指標表現 |
||||||
指標 |
2023權重 |
2024權重 |
排名上升數量 |
排名下降數量 |
排名無變化數量 |
平均分 |
學術聲譽 |
40 % |
30 % |
41 |
29 |
1 |
17.99 |
雇主聲譽 |
10 % |
15 % |
25 |
46 |
0 |
14.55 |
師生比 |
20 % |
10 % |
21 |
50 |
0 |
27.3 |
師均論文引用 |
20 % |
20 % |
56 |
15 |
0 |
56.18 |
國際教職員工比例 |
5 % |
5 % |
8 |
50 |
0 |
17.37 |
國際學生比例 |
5 % |
5 % |
6 |
57 |
2 |
9.06 |
可持續發展 |
N/A |
5 % |
14.08 |
|||
就業成果 |
N/A |
5 % |
16.02 |
|||
國際研究網絡 |
N/A |
5 % |
14.12 |
|||
Total |
100 % |
100 % |
全球學術界對中國(大陸)高校的認可在QS的學術聲譽指標中得到了印證,該項指標是基于14.4萬名學者的意見而得出。
中國(大陸)有5所高校在學術聲譽指標中躋身前100,排名靠前的大學也在不斷進步。
學術聲譽(30%) |
|||
大學 |
分數 |
排名 |
變化 |
北京大學 |
99.4 |
14 |
+1 |
清華大學 |
99.1 |
16 |
+1 |
復旦大學 |
84.7 |
55 |
+5 |
上海交通大學 |
83.7 |
61 |
0 |
浙江大學 |
73.8 |
81 |
+1 |
中國(大陸)高校的學術聲譽反映了其極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這可以通過師均引用次數來衡量。在這一衡量研究影響力的指標中,79%的中國(大陸)高校都有提升。
盡管中國(大陸)還沒有高校進入研究影響力的全球前十,但是其擁有的進入前50和前100的高校數量居于全球第一,分別是13所和18所,。并且這些高校排名都在不斷提升。在擁有15所及以上進入排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中國(大陸)高校的提升最為顯著。中國本身也是世界上學術研究最多產的國家。上海交通大學表現最為突出,在師均論文引用指標中排名全球第15位,在2017至2022年生產了129000篇學術論文并且產生了180萬次引用。其重要研究領域是醫學,貢獻了總學術產出的30%。
師均論文引用(20%) |
|||
大學 |
分數 |
排名 |
變化 |
上海交通大學 |
99.4 |
15 |
+16 |
華中科技大學 |
99.3 |
16 |
+24 |
清華大學 |
98.9 |
22 |
+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98.8 |
24 |
1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98.5 |
26 |
-14 |
中南大學 |
98.4 |
28 |
+10 |
天津大學 |
98.2 |
31 |
+26 |
浙江大學 |
97.6 |
37 |
+35 |
北京大學 |
97.5 |
38 |
-4 |
北京科技大學 |
97.3 |
39 |
+13 |
南京大學 |
96.9 |
42 |
-3 |
中國電子科技大學 |
96.4 |
46 |
+23 |
華南理工大學 |
95.4 |
50 |
+1 |
南方科技大學 |
95.0 |
53 |
+54 |
四川大學 |
94.7 |
55 |
+43 |
同濟大學 |
91.8 |
70 |
+5 |
武漢大學 |
87.4 |
82 |
-9 |
北京師范大學 |
86.4 |
87 |
+35 |
QS研究伙伴Elsevier Scopus提供的數據顯示:
然而,中國(大陸)在研究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國際化程度不足的限制,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大陸)高校在全球排名中的持續進步。在國際研究網絡這一評估跨境合作研究的指標中,只有浙江大學的排名進入全球前300,位列第174名。
這種情況也體現在中國(大陸)高校在吸引國際留學生方面的表現并不理想,僅有暨南大學一所高校躋身全球前300。國際學生比例是中國(大陸)高校平均得分最低的指標(9.06分),這一指標評估了大學對國際學生的可及性和預期的校園多樣性。疫情對國際學生流動的限制影響了中國(大陸)高校在這一領域的表現。相反,在國際教職員工比例方面,中國(大陸)高校表現略好,有三所高校位列全球前200。
QS排名經理 Andrew MacFarlane博士表示:"過去五年,中國(大陸)在研究領域的擴張證明了"雙一流大學計劃"的成功,該計劃于2016年啟動,旨在到2050年將其一流大學轉變為全球知名教育學府。在此期間,強大的論文發表率使其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研究中心之一。中國(大陸)高校的發展并不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的,而是從過去幾十年開始就保持著這樣的進步頻率,并且依然持續發展。這一成就非常引人注目。"
"盡管最近的研究產出在絕對數量上有所下降,但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隨著對論文研究發表的掌握程度越來越嫻熟,對發表的內容越來越精進,會使得中國變成一個更加卓越的研究中心。研究數量的增長并不能說明一切,中國(大陸)高校的研究質量才是排名表現提升的真正推動力。中國(大陸)高校的論文引用次數在2022到2023年的增長無人可比,這表明數十年以來中國在學術研究的投入正在收到回報。"
* 不包括突尼斯,僅有1所高校上榜
排名方法論
詳細排名方法論請查看:https://www.qschina.cn/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methodology
排名可以在以下網址查看:https://www.qschina.cn/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