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3月26日 /美通社/ -- 3月24日-25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hina Development Forum,簡稱CDF)在北京舉行。作為國家領導人與各方開放對話的重要平臺,CDF討論了諸多影響中國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其中,"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專題研討會"于3月24日下午舉行,拜耳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比爾?安德森應邀發表演講。
他表示,農業和食品加工業是最大的溫室氣體貢獻者之一,也是最大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利用創新的可持續農業技術,我們能夠為碳中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他介紹了拜耳在農業減碳方面的三個創新案例。一是在今年春天推出的新的矮桿玉米品種,可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并能高度密植,增加產量,便利精準管理和機械操作,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傳統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存在一些耗費大量人力、產生大量甲烷的環節,通過直播稻技術的應用將節省水資源及勞動力,減少甲烷排放。三是利用生物技術將菥蓂改良,用作覆蓋作物,可以在兩季主要作物之間種植,保護土壤并固碳。其果實可以榨油,作為高價值航空燃料。他還談到, 未來可持續農業領域,農民可以在碳市場銷售自己農田作物所得凈固碳量,增加農民的積極性,有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農業和食物鏈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1%至37%[1]。為了實現碳中和的全球目標,減少農業和食物鏈中的碳足跡至關重要,這有賴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
作為創新型的生命科學公司,拜耳在"共享健康,消除饑餓"的宏大使命引領下,積極尋求突破創新,努力為人類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帶來積極影響。
為了助力減緩氣候變化,根據《巴黎協定》對全球變暖的限制目標,拜耳也設定了基于科學的減碳目標。我們計劃到2050年實現供應鏈的凈零排放,還將實現自身工廠的碳中和納入到集團2030 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我們希望到2030年幫助主要農業市場減少30%溫室氣體排放量(按每公斤作物產量計算)。為此,我們正在幫助農民使用氣候友好型方法,例如減少耕作(低耕和免耕)和使用數字化解決方案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使用覆蓋作物來封存二氧化碳及改善土壤健康。
拜耳憑借全球農業領域的創新引擎和市場領先地位,為種植者提供獨特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應對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拜耳擁有業內領先的研發管線,定制種子和下一代育種技術、轉化性狀技術、可持續的小分子技術等多項新技術,將致力于推動農業可持續轉型。
在我國提出"雙碳"目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深耕中國逾百年,拜耳期待為我國農業轉型取得長足的進步繼續貢獻力量。
[1] 2022年BCG(波士頓咨詢公司)和極飛科技聯合發布的《通往農業碳中和之路》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