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5月31日 /美通社/ --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十三期CCF秀湖會議在蘇州CCF業務總部&學術交流中心正式召開。本次會議就"新應用與硬件驅動下的存儲技術創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鄭緯民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金海教授,清華大學舒繼武教授,浪潮數據總經理李輝等20余位專家出席會議。秀湖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CCF副理事長、清華大學胡事民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本次秀湖會議的執行主席華中科技大學周可教授,聯合主席華中科技大學馮丹教授和中山大學肖儂教授主持會議。
李輝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面向未來數據中心的存儲平臺技術挑戰與探索》主題演講,并在產業界首次提出面向未來數據中心的"第五存儲架構"。
李輝表示,數據中心正加速向真正的數據型中心演進,當前四種企業級存儲架構集中式、分布式、超融合和云存儲均以特定場景極限設計,在新數據中心應用的混合存儲負載下存在短板與不足,需要在存儲層面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全新存儲架構。浪潮存儲正致力于"第五存儲架構"的探索與創新,打造基于新協議互連、全品類介質,存算分離、彈性共享的超大規模分布式融合智能存儲平臺,提供多維度均衡的六大存儲能力,構筑面向未來數據中心的存儲底座。
以數據為中心,存儲架構亟需變革
進入21世紀,數據中心分別經歷了物理中心、聯網中心、資源型中心、算力型中心的演進過程。
隨著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人工智能成為重要生產工具,"以數據為中心"成為產業共識。《數據要素白皮書(2023)》報告認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驅動著數據要素需求爆發,人工智能從"以模型為中心"加速向"以數據為中心"轉變。
這種背景下,數據中心也在加速向真正的數據型中心演進,呈現出本地集約化、邊緣分散化的趨勢,數據中心需要讓數據在融合端、邊緣、核心、云之間高效自由流動,并提供持久、多樣、實時的全方位數據服務。
李輝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自動駕駛、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帶來全新且豐富的應用,隨之對數據中心安全性、可靠性、綠色節能和服務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數據中心應該具有業務實時性、計算多樣性、數據流動性、資源高效性、系統健壯性、管理便捷性等六大特性。
存儲作為數據中心的基石,對于數據價值的發揮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數據中心加速向數據型中心演進的趨勢下,針對數據中心"六性",存儲需要在深度、寬度、廣度、密度、強度、柔度等六個維度來滿足數據中心新應用的數據存儲需求。
當前四種企業級存儲架構,往往基于特定場景而設計,沒有一種存儲架構能同時滿足未來數據中心的要求,產業界亟待在存儲架構上探索與突破,構筑面向未來數據中心的存儲底座。
浪潮存儲首提"第五存儲架構"
存儲產業發展,架構創新先行。針對當前企業級存儲負載局限性、數據共享流動上的短板與不足,在本次CCF秀湖會議上浪潮存儲探索性提出面向未來數據中心的"第五存儲架構",從"三層三面兩體"維度定義彈性可組合的架構模型。
"第五存儲架構"的兩體即存儲平臺本體和管理編排體,前者提供物理硬件支持,后者則負責存儲資源的編排與管理。
"三層"涵蓋硬件資源層、微服務化功能層和開放使能層。硬件資源層通過模塊化硬件資源的解耦與池化,實現邏輯節點的動態組合,構建存算分離的超大規模融合存儲;微服務化功能層則包含控制面、數據面和智能面,分別提供彈性擴展、高效數據處理和智能管理能力;開放使能層則聚焦于可集成能力,提供云化操作、用戶業務保證、服務化商業模式和集成數據管理。"三面"更多地聚焦于架構的功能視圖,即存儲功能的服務化和開放使能。
李輝認為,在"第五存儲架構"的創新趨勢下,基于新協議互連、全品類介質,存算分離、彈性共享的超大規模分布式融合智能存儲平臺將成為未來存儲的演進方向。
自2016年以來,浪潮存儲從理念到實踐探索數據中心存儲平臺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從"一套存儲架構支撐一個數據中心"理念,開始系統性思考未來數據中心存儲需求變化;到率先提出"融合存儲平臺",為存儲融入更多服務與應用;再到如今探索性提出面向未來數據中心的"第五存儲架構",聚焦超大規模分布式融合智能存儲平臺創新,滿足數據中心多樣化存儲需求。
在實踐層面,從天文研究、腦科學工程、智算中心到如今熱門的AIGC大模型應用,浪潮存儲打造了堅實的數據底座,支撐起各種新應用、新場景,助推用戶數據價值的實現。
李輝最后表示,浪潮存儲未來希望繼續堅持"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圍繞"新架構"、"共性關鍵技術"、"技術規范標準"三個方面,加速未來存儲架構的核心能力創新,共同推動面向未來數據中心需求的存儲新產業發展。
秀湖會議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于 2023年發起的深度研討會品牌,本次秀湖會議就存儲介質與芯片&存儲的物理基礎、新硬件驅動下的新型存儲器與設備創新、新應用牽引下的存儲系統創新、存儲服務與應用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在會議中充分討論形成共識,發出倡議,促進產學研政融合,共同推進中國存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