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醫藥產業同頻共振,一個醫藥創新的范本。"
上海2024年8月19日 /美通社/ -- 中國醫藥行業正在經歷飛輪效應,創新成為這個階段的主旋律。
《"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出:"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而創新藥更是被首次列入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Citeline發布的《2023年醫藥研發年度回顧》顯示,根據2023年4月數據,中國的藥品管線數量達到了5402條,較2022年增長了23.22%,占全球總量的23.6%,這一增長率遠超全球平均水平的5.89%。同時,在創新藥物開發方面,中國也取得顯著進展,憑借2022年擁有的1457種候選藥物,位居全球第二。
在持續震蕩、變亂交織的世界形勢中,攻克疾病、讓人類健康獲益的初心可以說超越了文明的隔閡、沖突等一切屏障,將全人類凝聚在一起。
而放眼全球,創新力量正向整個亞太地區轉移,數據顯示2022年3月中國和日本推出的NAS(新活性物質)總量已與美國持平。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生物醫藥健康領域也成為全球創新的一個重要成員,而且有機會成為創新策源地之一。依托新一波中國創新的機遇,武田中國也在推動新的發展戰略,向成為武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目標邁進。"全球知名跨國藥企武田制藥的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分享了對于中國醫療產業和武田在華發展的展望。
飛輪效應顯現之前,每一個推力都不容小覷。回溯中國醫藥發展史,武田這家制藥巨頭的身影始終都在:從最初在中國醫藥發展創新之路上扮演引路人,到隨著中國創新力量的崛起推出共生與融合的本土化戰略,再到從自上而下的戰略部署進入到根植本土生態力量的融合創新新階段……
回顧武田在中國的創新之路,能夠從其深耕中國30年的發展歷程中摸清中國醫藥創新發展的時代脈搏;分析武田在中國本土創新的戰略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探索中國式醫藥創新范本,更好地理解中國式創新之路應該通向何方。
從生產到研發,布局創新價值鏈
如今,中國醫保藥品目錄內包含藥品已達3088種,很難想象,在最初醫藥行業蹣跚起步的時候,一家醫院能夠使用的藥只有不到1000種。
中國的制藥企業發展和政策息息相關。20世紀80年代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不少中國企業邁開步子走出國門,同時也有許多跨國企業選擇進入中國。
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制藥企業紛紛建立合資公司,到了1992年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多的制藥企業相繼進入充滿希望和潛力的中國醫藥市場。
也就是在90年代初,在歷代武田領導人的積淀和時任領導人武田邦夫的決策下,看好中國市場的武田制藥作為較早一批跨國藥企開始布局中國市場。1994年,武田制藥的生產工廠正式落戶天津。
從市場份額來看,跨國企業在世紀之交時占據了中國藥品市場的半壁江山。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中國醫藥"三資"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790家左右。全球排名前20的制藥公司都已在中國投資建廠,外資藥企在中國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期。
武田內部將1994年~2014年視為其在華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其間,武田中國行政總部落地上海,武田亞洲開發中心成立上海辦公室,在江蘇設立了物流中心,在北京、香港、廣州等多個城市設立區域分支機構,完成了從新藥開發、生產到藥品保障供應、商業化運營的完整藥品價值鏈布局。
從"追趕"到"升級",點燃創新力引擎
2015年~2020年是武田在中國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的第一階段。
"武田花了很多精力做大規模的準備,包括工廠擴建、實驗室能力擴建、亞洲開發中心總部從新加坡遷到中國。"單國洪介紹道。同樣在這一階段,武田提出中國"Catch-up(追趕)"計劃,目標是將武田在國外已上市的創新產品加速引進到中國,為武田在中國的加速發展積聚能量。
蓄勢待發的武田從2015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在中國投入約3億元人民幣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在中國開展新藥開發,加速將武田產品引入中國,而且該專項資金不受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回顧武田這個階段的時代背景,可以看到整個中國醫藥創新正在破殼而出。
2015年被稱為"中國創新生物醫藥的元年"。國家出臺了《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等多項政策,用于鼓勵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對于仿制藥進行一致性評價,肅清魚龍混雜的市場。
而《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等政策則改變了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的局面,完善了藥品的采購機制,通過政府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發揮醫保的控費作用,將藥品價格交由市場競爭。
在政策、監管機構、資本等合力協作下,中國醫藥創新生態在2015年~2020年期間奠定了多元化的基礎,開始形成良性循環,多元創新的土壤反過來吸引更多資本進入。
中國醫藥研發的世界地位也經歷著升級。2020年,中國在全球醫藥研發中的貢獻躍居"第二梯隊"前列,中國對全球研發管線產品數量的貢獻達到約14%,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
2014年,衛博科(Christophe Weber)以首席運營官身份加入武田,次年出任武田制藥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由此成為公司第一任非日籍的掌舵人。
衛博科致力于推動武田制藥的全球化進程。在他的領導下,武田于2018年做出一項關乎企業未來發展,同時也令行業矚目的重大決策——斥資620億美元收購發源于愛爾蘭的生物科技巨頭夏爾公司(Shire)。隨著這次被視為"蛇吞象"并購的完成,武田一舉躋身全球前十大藥企之列。
在此基礎之上,武田進一步推動研發管線轉型,確定了"4+2"的核心治療領域布局。其中,"4"代表消化、腫瘤、神經科學、罕見遺傳及血液疾病四大研發方向,"2"代表疫苗和血液制品,最終目標是在這些聚焦領域,讓真正創新的藥品惠及患者,滿足他們未盡的醫療需求。
根據武田2017財年數據,武田日本以外市場所貢獻的收入占比已經達到67%。2018年收購夏爾后,武田海外市場占比迅速升到80%。對此,武田內部資料這樣記載:耗時近240年,經歷十多代人,武田的根系終于深深扎到環繞地球12000千米的各大區域市場。
2017年,單國洪出任武田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武田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地區)的整體戰略和業務發展。
在武田全球化布局的進程當中,中國始終被視為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單國洪到任后,依托自身從業近20年所積累的經驗和思考,同時結合對于國家與行業相關政策的理解及研究,敏銳洞察到國內醫療行業"鼓勵創新研發、強調質量、提升可及性"的時代脈搏,迅速領導并推動了"以創新為中心"的中國發展戰略,將"創新"提到戰略地位,通過重新調整創新產品線、加速新產品上市并重新定義商業模式,使中國與武田全球產品組合更緊密地保持一致。
作為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親歷者,單國洪表示:"我們看到中國開始更進一步融入到全球的監管體系規則當中,開始接受全球數據,并在監管方面能夠和全球規則接軌。我們也看到中國作為成員國進入ICH(人用藥品技術要求國際協調理事會),成為重要的管委會成員之一。還有,在醫保準入、提供均質化服務等方面,國家醫保局和衛健委也在積極推動改革。所有這些都在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2017年起,中國成為武田全球研發的四大關鍵區域之一,與美國、日本、歐洲并列。同年,武田亞洲開發中心升級為武田在亞洲地區的戰略性開發中心,在全球研發體系中與武田日本開發中心并駕齊驅。此后,武田在中國增資1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新藥開發。
自2018年以來,武田中國的業績始終保持兩位數強勁增長,中國市場也成為武田全球重要的增長驅動力。2019年3月,其投資1.1億元人民幣擴建武田天津工廠,次年9月正式竣工。
從"同步"到"引領",服務千萬患者
在過去兩年里,武田已成為中國市場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是獲批上市新產品最多的跨國藥企之一,而這得益于其從2020年啟動,規劃至2024年,歷時5年的"武聚未來"戰略計劃。
"武聚未來"計劃明確了武田在中國的核心業務聚焦在腫瘤、消化、罕見病、血液制品四大核心領域,并且鉚定目標:至2025年,上市超過15款創新藥,服務超過1000萬中國患者。
之所以目標不僅有產品數量還有患者數量,這與武田從1781年創立以來所秉持的理念有關——價值觀和決策優先事項引領一切行為。
在武田內部,對于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正確,有著嚴格的邏輯判斷。武田的"決策優先事項"被概括為PTRB四個字母:P代表Patient(患者為先),這是武田的初心;T代表Trust(建立信任);R代表Reputation(贏得信譽);B代表Business(獲得業務)。
"最重要的是決策鏈的順序,這四個詞的順序是不能更改的,因為患者永遠放在第一位。"單國洪強調道,"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我們的創新成果盡可能更快地、更多地、更可及地造福患者。"
在龐大的患者需求中,武田將視線重點聚焦在罕見病人群。但是,罕見病其實并不罕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約有5000~8000種罕見病,總患病人數接近4億。例如,斯蒂芬?霍金所患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就是一種罕見病。許多影視劇如《奇跡男孩》《象人》等的主題,也都與不同的罕見病有關。
不過,由于罕見病發病率低,受到的關注度小,要甄別病癥,研發出新分子實體,進而投入臨床研發,則是一個漫長且巨大的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投入換來的可能只有幾千甚至幾百個患者的健康。但是,對于罕見病的研究和投入,對整個人類的進步又意義重大。
而預防、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常被稱作孤兒藥。武田通過創新機制孕育臨床研發管線,其中約50%研發管線在某一適應癥領域具備孤兒藥認定。
目前在國內的總體篩查診斷率僅為3%的法布雷就是罕見病的一種。研究顯示,如果未接受對應治療,法布雷病男性患者的預期壽命將減少15~20年,女性患者減少6~10年。2018年,法布雷病被我國列入首批罕見病目錄。由于對既往疾病認知不足,過去20多年里,全國累計確診的法布雷病患者只有不到500例。
針對法布雷的治療,武田推出了酶替代療法藥物阿加糖酶α注射用濃溶液,該藥物已被納入醫保。通過與行業各方開展合作,武田中國積極推動法布雷病高危患者篩查項目,并取得巨大成功,自2022年初項目啟動至今,確診患者數遠超此前20多年的總和。
2023年,武田同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中國法布雷病智慧診療項目"。該項目建設了我國首個"法布雷專病數據庫",用以完整記錄中國法布雷病患者的疾病特征,并整合成可供臨床參考的數據,為下一步在中國開展的法布雷病研究積累科研證據。
此外,該項目還計劃依托該專病數據庫,佐以AI技術,開發適用于中國人群的"法布雷高危患者篩查工具",大幅提高罕見病臨床篩查診斷的效率。
武田內部的一項普遍共識是,一旦偏離了治病救人的目的,武田所有的決策和執行都會踏空。唯有心懷患者的需求,武田的存在和運營才有實際的價值。
據了解,武田中國專門建立了"企業事務和患者賦能"部門,直接隸屬于公司領導層,致力于為患者打造集疾病認知、診斷,藥物可及性、治療及長期管理于一體的院內外患者全程管理新生態。
"武田沒有把‘患者為先'作為一個口號、一個只是放在墻上或紙上的東西,而是真的把它踐行于我們每一天的工作當中。"單國洪表示。
這也是為什么武田制藥243年來能夠發展成為一個非常獨特的公司,既不是傳統歐美生物醫藥企業,也不是傳統日本企業,而是一個全球化的、以價值觀為基礎、以研發為驅動、數字化創新的全球領先生物醫藥企業。
從"聚力"到"拓維",撬動本土化創新
近年來,隨著中國本土生物科技以及數字化力量的崛起,飛輪效應逐漸顯現。
到目前為止,"武聚未來"計劃中的新產品均已在國內成功獲批,整體進展快于預期目標,這也使武田中國成功實現了兩位數業務增長。
而"中國速度"也引起了武田總部的更高關注。2022年1月,武田全球宣布將啟動面向更長遠未來的"拓維中國"戰略。有行業人士透露,相比過去自下而上的戰略,"拓維中國"戰略更多是武田中國與武田全球高度統一,由武田全球自上而下推動的。
根據"拓維中國"戰略,至2031年,中國將成為武田全球第二大市場。"我們相信中國將成為全球生物制藥的主要創新發源地之一,通過攜手中國本地創新能力而產生的診療服務、數字化創新手段等,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而在此過程中,中國的人才將在全球生物制藥行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單國洪表示。
"拓維中國"是一項關鍵戰略,武田全球將配置重點投資,并給予全力支持,以充分挖掘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潛力。
2023年,"拓維中國"戰略全面推進,武田中國的創新發展和布局進入全新階段。截至2022財年底,中國已成為武田全球第三大市場,武田中國躋身跨國藥企在華業績前十。
在這個過程中,武田中國撬動了大量本土力量。例如,武田制藥與和黃醫藥達成獨家許可協議,在除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推進用于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藥物呋喹替尼的開發、商業化和生產;
與亞盛醫藥簽署選擇權協議,有望進一步達成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和其他血液腫瘤治療藥物奧雷巴替尼的全球獨家許可協議;
還與信念醫藥達成獨家合作協議,將負責其在研B型血友病基因治療產品BBM-H901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商業化許可,助力B型血友病患者獲得創新治療新選擇,并致力于共促基因療法產業的持續發展。
隨著"拓維中國"戰略的深化,單國洪表示,首要任務依然是將武田在腫瘤、消化、罕見病、血液制品、神經科學和疫苗等核心領域的全球創新成果加速引入國內,"滿足相關領域的未盡之需",同時,"武田將持續加強本土生態合作,助力提升中國醫療技術能力和質量建設"。
此外,武田將數字化放入了企業定位之中。單國洪說:"2年前,武田制藥在公司定位上做了一些調整。過去,武田是一個以價值觀為基礎、以研發為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醫藥企業,現在則是以價值觀為基礎、以研發為驅動、數字化創新的全球領先生物醫藥企業。文字上的細微調整,折射出的是武田已將數據、數字技術視為戰略體系中的基礎能力并持續進行投資的戰略深度,更展現的是我們擁抱未來、引領數字化創新的決心。"
2020年,武田中國正式推出開放式創新孵化平臺TakedaSpark。單國洪介紹說,目前TakedaSpark已經吸引超過200家國內企業參與。此外,武田中國深耕本土供應鏈,與復旦大學智能醫學研究院合作建立武田數智創新研究院,旨在推動數字技術與藥物研發深度融合。
3年前,武田制藥在中國獲批一個數字醫療輔助手段,名為myPKFiT®,這是一個輔助A型血友病個體化治療的應用型軟件,是國家三類醫療器械獲批產品。
目前,血友病仍然需要終身治療。通過長期規范化治療,患者能夠有效避免發生出血以及出血造成的關節損傷等問題。同時,由于個體差異性大,《血友病治療中國指南(2020年版)》指出,A型血友病應根據患者年齡、靜脈通路、出血表型藥代動力學(PK)特點,以及凝血因子制劑供應情況,制定最佳的個體化方案,進而有效避免未得到充分治療或治療過度的情況。
myPKFiT®是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唯一批準的個體化預防性凝血因子FⅧ劑量計算軟件,該軟件與武田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2013年在中國上市)配合使用,可結合每位A型血友病患者的個體藥代動力學參數進行評估,針對不同患者的特征和需求個體化計算出FⅧ所需用量,有效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持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樣的數字化創新手段依托于我們的A型血友病重組因子的創新藥品,強強結合,更好地幫助患者。"單國洪說。目前,武田制藥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對數字化技術的投入達到約150億元人民幣。
"看清未來技術的突破性創新,將對整個行業變革產生影響。我們擁抱這樣的變化。武田在中國更加體會到這一點,因為中國的數字化創新應用場景最豐富,中國也是創新精神和階段性成果全球領先的國家。"單國洪表示。
可以看到,視中國為創新策源地的武田,在持續耕耘中國市場的同時,不斷推進行之有效的戰略,已形成飛輪效應。
無論是在腫瘤、罕見病、消化、血液制品等領域持續探索精準防控、早期干預、規劃診療,還是依托數字化技術和平臺為患者打造涵蓋疾病認知、診斷、藥物可及性、治療及長期管理的全程管理服務,武田在迅速變革、飛速成長的中國醫藥產業里,把握時代脈搏,為中國醫藥創新帶來強勁力量。
本文內容來自《商業評論》,作者:費曼曼,智篆商業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