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024年9月27日 /美通社/ -- 近日,題為"海洋產業實現可持續未來:應對三重地球危機的能源、貿易和糧食安全解決思路"閉門會議在上海舉辦。本次會議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海洋管理聯盟(Ocean Stewardship Coalition)與GDI for SDG項目主辦,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第一財經提供支持。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所在的G20海洋組(G20 Ocean Group)與相關部門和地區的利益相關方合作本次會議,旨在收集各方關于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見解和可行的政策建議,并將作為今年11月G20峰會的參考材料。陶朗資源回收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謝曉涵女士作為企業代表出席并參與對話。
聚焦中國,協力應對"三重地球危機"
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SDG 14關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2024年全球資源展望》報告顯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廢物"三重地球危機" (Triple Planetary Crisis)。海洋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和環境之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調節器,吸收了人類活動每年產生的約23%的二氧化碳以及氣候系統中90%以上的多余熱量,也是近百萬種已知物種的家園。
中國是一個富有海洋資源、技術與產業潛力的國家,海上風電場將進一步擴展成為國家能源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正積極開發可用于航運脫碳的綠色技術,這些努力不僅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助于將中國定位為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關鍵角色。了解中國在航運脫碳、海上可再生能源生產等方面的進展將是我們共同應對"三重地球危機"的關鍵組成部分。
共話未來,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
會議中,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區總代表劉萌女士熱情歡迎參與海洋圓桌對話的企業代表,她表示,以海洋減塑與促進低碳發展的試點主題之一的GDI for SDG 項目是促進循環經濟和解決海洋污染的商業創新之一,也是海洋管理聯盟的重要補充。
海洋管理聯盟負責人Erik Gierckski 先生為與會代表介紹了三大關注領域,包括綠色航運、海上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海洋食品系統,以及基于陸地和海洋的解決方案以應對海洋污染、酸化、過度捕撈、碳減排等挑戰的持續努力,而中國在這些產業和政策領域均發揮重要角色。
在圓桌對話環節,與會的在華企業代表分別就航運脫碳中關于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溫室氣體戰略、航運燃料的計劃等交流了經濟可行性、全球標準等挑戰,并表示目前其企業對于符合IMO與海外新規仍有一定差距。在海上可再生能源的話題討論中,參會代表就海上風電的發展現狀和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等展開進一步的探討。
在談到海洋塑料污染相關話題時,謝曉涵女士表示:"塑料垃圾占比超過了海洋垃圾總量的85%,而減少海洋塑料污染最有效辦法就是優化陸地上廢塑料的回收和利用,防止其流入海洋。目前,全球塑料包裝的回收率僅為14%,其中實現同級再生的僅為2%。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陶朗集團期望和上下游行業相關方以及各類相關機構、行業協會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積極推動并建立有效的回收系統和分選設施,在2030年之前在全球范圍內實現40%的塑料包裝物回收,提升資源利用率,有效緩解海洋塑料污染。"
面對海洋相關產業新的發展需求,包括陶朗在內的在華企業將積極布局技術和市場,持續參與海洋產業創新及其全球治理議程,同時希望未來對海洋食品、海洋塑料污染、海洋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可持續發展議題給予充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