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10月16日 /美通社/ -- 10月15日,由德科集團(The Adecco Group)與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共同主辦的2024中歐人才論壇(CETF 2024)在北京宋慶齡同志故居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共享、共生、共贏 —— 厚植中歐傳統情誼,擴大人才合作交流"為主題, 旨在深化雙方人才領域交流與合作,促進中歐友好關系穩定健康發展。
論壇期間,德科集團多個人才合作項目啟動,并發布研究報告:北京大學與德科集團(The Adecco Group)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德科集團發布《2024未來全球勞動力報告》,北京市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德科中國、領英中國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北大實習基地聯盟成立。
開幕式上,瑞士德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鄧敬熙(Jean-Christophe Deslarzes)受邀出席并作主旨發言。此次論壇主辦方出席的嘉賓和領導還有德科集團全球區域總裁李彥(Ian Lee),德科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德科中國CEO倪瀛,德科集團公共事務高級副總裁史白庭(Bettina Schaller),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工作局局長張若冰,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賀泳江,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天揚等。此次論壇承辦方出席的領導有北京國管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禮順,北京國管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郭川,北京國管黨委副書記、董事魏紅濤。同時,北京國際人力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一諤,北京國際人力董事、總經理郝杰,第一創業副董事長青美平措等領導也受邀出席。
德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鄧敬熙(Jean-Christophe Deslarzes)在中歐人才論壇開幕式發言中表示,德科集團每年主辦中歐人才論壇,去年曾談及人力市場的矛盾,即經濟不確定性與人力市場韌性并存,失業率達歷史新低,其原因包括人口結構變化、人才稀缺等對人力的影響。如今,情況雖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問題,其中人工智能(AI)對人力資源市場的影響巨大。德科集團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對雇傭者和受雇者進行調查,即將發布《2024未來全球勞動力報告》。
該報告顯示,人工智能一方面為人們釋放時間,使其能夠專注于戰略性工作,平衡工作與生活;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確定性。在中國,有66%的工作者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而在歐洲這一比例僅為47%。鄧敬熙還提到,混合型工作的未來需要新技能,雖然存在機會,但也帶來了不確定性。專家測算,新舊工作機會抵消后為正數,但需要攜手努力保護工作者的可雇傭性。中國在企業員工獲得 AI 培訓方面樹立了良好范例,44%的中國員工得到了 AI 培訓,而歐洲在這一方面僅有 24%。
鄧敬熙先生呼吁打造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三邊合作機制,共同應對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歐人才論壇是一個理想的平臺,匯聚了政府、大學院校、企業的三方代表,能夠攜手打造成功的人才發展未來,開啟中歐人才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此次論壇由1個主論壇和6個分論壇組成。主論壇上,中外政要、國際組織代表、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名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重要嘉賓深入交流對話。德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鄧敬熙(Jean-Christophe Deslarzes)與德科集團全球區域總裁李彥(Ian Lee),德科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德科中國CEO倪瀛,德科集團公共事務高級副總裁史白庭(Bettina Schaller)高管一行,與嘉賓們共同探討全球化背景下中歐人才合作與創新,共謀人才創新合作;多個中歐人才交流合作項目啟動。
協同創新,啟動重量級合作項目
論壇期間,德科集團與合作伙伴共同見證了多項重大人才合作項目的啟動。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科協與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共同簽署支持國際科技組織落地北京合作備忘錄,支持在京形成國際科技組織集聚效應,引導高水平國際科技交流活動,加強對國際科技組織及人才的服務保障,攜手推動全球科技人才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依托"聯系北京?全球創新服務網絡"平臺,聯合西城區成立"GNIS中歐創新中心",充分發揮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巨人港"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平臺、普天德勝孵化器等資源優勢,為雙方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廣闊舞臺。
同時,德科集團與北京大學合作建立的實踐基地正式揭牌,發揮雙方優勢,建立健全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通過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和專業實習指導、職業生涯輔導等方式,實現校企良性互動,著力提升優秀青年學子全球化職業發展能力。
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表示,與瑞士德科集團共同為實踐基地揭牌,標志著雙方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取得的新進展。該基地為北大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的人才。推動中歐人才合作,助力社會進步與國際發展。
智庫成果,引領未來趨勢
德科集團在論壇上發布的《2024未來全球勞動力報告》成為關注焦點,為全球企業和勞動者提供了涵蓋就業能力、多樣性、平等與包容性(DEI)、員工福祉及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市場影響等關鍵話題的前沿洞察。李彥指出,該報告過去五年一直致力于發現勞動力趨勢。
如今人才越發重要,全球人力市場不斷收緊,尤其是技術人員的短缺。報告著重研究了人們對 AI 的體會和反應,對比了中國和西方勞動力的不同。報告調研了 27個國家的35,000名雇員,包括中國和歐洲受訪者等不同群體。
李彥分享了報告的三個重點:一是塑造未來工作的力量,中國對人工智能改變生活敏感,歐洲對數字化反應強烈,且中國在數字化方面發展迅速;二是適應性和靈活度問題,中國和歐洲工作人員在擁抱新技術上不同;三是使用人工智能的差異,中國工作員工對 AI 接受度和運用程度高,中國雇主在培訓和升級員工技能方面也比歐洲好。最后,李彥給出了三點建議:企業雇主應向雇員提供工作性質的變化及 AI 影響的指導;釋放雇員的時間,使其可以專注戰略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以提高積極性;通過促進公司內部流動平衡培養新的人才。
此外,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合作研究,會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國際人力共同發布《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數報告2024》,從經濟基礎、創新潛能、文化開放、生態健康、社會福利和公共生活六大維度,對全球6大洲41個國家的120個城市的人才發展環境和人才吸引力進行評估;北京憑借強大的創新潛能和出色的經濟基礎,位列全球主要城市第五,成為唯一連續五年躋身前十的中國城市。
群英聚首,共繪合作藍圖
主論壇邀請到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法國物理學家杰哈?阿爾貝特?穆魯(Gérard Albert Mourou)作主旨演講。他指出,"啁啾脈沖放大技術"廣泛應用于高精度醫學領域,在粒子加速及清潔能源生產領域潛力巨大,同時有助于通過高密度短脈沖解決太空垃圾問題。超強激光技術將成為推動科學與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為醫療、能源和太空探索帶來重大變革。
多位國際組織代表、企業負責人等行業領先專家,就國際人才培養、交流與生態構建等主題開展圓桌對話。施普林格?自然學術事務副總裁尼克?坎貝爾(Nick Campbell),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校長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大衛?弗格森(David Ferguson),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歐盟《外交世界》雜志首席執行官兼主編芭芭拉?迪特里希(Barbara Dietrich)等人的發言,為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培養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策略建議。
2024中歐人才論壇不僅展現了中歐雙方在人才領域深化合作的決心與成就,也為全球人才流動與合作樹立了典范。德科集團作為聯合主辦方,將繼續致力于推動中歐人才交流,為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創新的人才合作體系貢獻力量。
六大主題分論壇,推動合作全面縱深發展
分論壇聚焦青年、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經貿和國際體育等主題,助力各領域深度交流與創新合作,通過主題演講、專題報告、高峰對話、閉門交流、簽署協議等多種形式,深入研討人才對中歐關系發展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推動中歐各界在人才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其中,由德科集團旗下人才解決方案品牌LHH FESCO承辦的經貿分論壇,圍繞"當前經濟貿易環境下的人才趨勢",重點探討我國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管理與發展戰略。北京市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德科中國、領英中國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助力北京市企業出海;LHH FESCO與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舉行北大實習基地聯盟簽約儀式,推動中歐在經貿合作中的人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