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12月3日 /美通社/ -- 在慶祝溫特?瑟夫和鮑勃?卡恩于1974年制定的TCP規范之際,馮美玲應邀為《裝飾》撰稿。如下為稿件內容:
在硅谷,技術與人類之間的互動不斷演進。馮美玲是該地區最具創新性的科技先驅之一。(圖一)本文追溯了50年來,馮美玲從新加坡到加利福尼亞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軌跡。她在澳大利亞完成了本科階段的學業并獲數學理學學士學位,此后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管理科學理學,獲得了碩士學位,為塑造技術與人類之間的聯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馮美玲與"以人為本的互聯網"(PCI)執行主席——通過Omnibot.ai領導著德語對話式人工智能的雅沙?斯坦因共同擔任該機構的聯合主席。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馮美玲接替PCI聯合創始人,即被廣泛認為是互聯網之父之一的溫特?瑟夫擔任PCI的主席。[1]她主張建立一個"民之所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與民同在"的互聯網,一個人人都可以享受其益處的平臺。馮美玲的影響力超越了數字空間,她是美國國防部資助的一項計劃"聯邦健康未來"的社會技術主管。該計劃將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和社區領袖聚集在一起,就如何改善國民健康展開合作。十年前的這項努力為40多個聯邦機構之間的合作奠定了基礎,這些機構制定了一項新冠疫情后的復蘇計劃并于2022年發布,名為"美國聯邦公平復蘇與復原力長期計劃"。
青年創新也是她關注的領域之一:直至2024年3月,馮美玲一直任職于"設計變革"的執行委員會。[2]該組織由基蘭?塞西創立,激勵著200余萬名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處于3~18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與青少年運用"感受、想象、實踐、分享",亦稱為FIDS框架,創造可持續的未來。這反過來也影響了她對不同代人群積極參與塑造未來的思考,并加深了她對要求人們首先通過"感受"來啟動想象力的方法論的理解。馮美玲是客戶關系管理的早期先驅,并大力倡導將醫療保健納入整體衛生系統;她認為,沒有什么比人們的夢想、理念、活力與行動更能產生共享能量,要將社區轉變為充滿靈感、學習和繁榮的環境。
馮美玲的故事強調了創新與關懷的重要性,以及在人際網絡中建立聯系的重要性。這一敘述反映了她致力于利用技術提高人類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為子孫后代塑造美好的未來。
三大轉變:與科技共度一生
14歲時,馮美玲站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內林立的書架之間——她每周都會和父親以及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那里,對自己說,"我的余生都將在科技領域乘風破浪"。屆時,她已經讀過喬治?奧威爾的《1984》和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意識到科技將在她的有生之年重塑世界。因此,為了塑造這種改變,她以此為起點,開始大膽嘗試探索未知領域。正如她所言:"當你對某件事思考了很長時間之后,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琢磨出其間的邏輯并建立被他人忽視的相互關聯。"伴其一生的好奇心使馮美玲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能夠觸類旁通,窺一斑而知全豹;此外,她對歷史情有獨鐘,研究了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秦始皇和秦朝先王等人物,以及使秦始皇崛起成為可能的秦朝改革。繼而,她轉向研究啟蒙運動、美國的創建和包括拿破侖在內的法國革命者。她閱讀了有關美國內戰的葛底斯堡演講,亞伯拉罕?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則啟發了"以人為本的互聯網"這一理念的產生。她特別關注了托馬斯?克倫威爾的故事,在希拉里?曼特爾的三部曲中,托馬斯?克倫威爾被描繪為通過提供英文圣經來普及識字能力的關鍵性人物。全民獲得閱讀、寫作和印刷的機會能帶來不可逆轉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是由于某個個體——克倫威爾在正確的時間,出于本能而做出的決定。
第二次改變發生在她二十多歲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時期。這段經歷將她置于金融、技術和人類互動變革的中心。她在費舍爾?布萊克以及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默頓和弗朗哥?莫迪利亞尼的指導下學習,獲得了對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重要見解。她瞥見了集體獲取信息將如何對企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
第三個轉折點發生在馮美玲與托馬斯?西貝爾邂逅的時候。[3]托馬斯?西貝爾的愿景是應用甲骨文的數據庫技術,通過更好地共享有關業務客戶關系的信息來提高銷售量。馮美玲在英特爾工作了5年。在此期間,她從安迪?格羅夫那里吸收了"高性能管理"能力。安迪?格羅夫是《高性能管理》一書的作者,也是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他的著作還包括《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此后,馮美玲為甲骨文的直接營銷、銷售、培訓和技術支持團隊共同開發的自動銷售信息系統設計了一個環境,以此為基礎最終形成了客戶關系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被認為是提高銷售和營銷生產力的戰略工具。在離開甲骨文之后,馮美玲作為顧問將客戶的終身價值概念引入了客戶關系管理。因此,她撰寫的有關客戶終身價值的附錄被收錄在保羅?格林伯格的著名教科書《以光速發展的客戶關系管理》的四個版本中。馮美玲的專業是純數學,其本科畢業論文是微分博弈論,這讓她對數理統計聯系有很強的直覺。她所制定的有效系統級策略往往被證明是正確的。
探索互聯網的無限可能性
1993年,馮美玲實現了職業生涯的轉型,她不在科技公司繼續從事高強度的工作,而是選擇為重要的客戶做咨詢工作,并參與建設當地的社區網絡。因此,她參加了軟件聯盟獎頒獎活動。當時,計算機鼠標的發明者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與eBay創始人皮埃爾?奧米迪亞一起獲得此獎項。恩格爾巴特關于"網絡化改進社區"的理念引起了馮美玲的強烈共鳴,她最終成為恩格爾巴特"引導聯盟"規劃委員會的主席。與恩格爾巴特的合作將馮美玲與"交互操作""網絡現金"的首席執行官丹?林奇等技術先驅、Siri的發明者亞當?奇耶以及被譽為互聯網之父其中之一的溫特?瑟夫聯系起來。令她自豪的是,自己是互聯網發展歷史中前兩個節點上唯一一名與這兩位重要人物,即斯坦福研究院的恩格爾巴特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瑟夫——如此密切合作的人,當然,她也是與兩者緊密合作的唯一的女性和唯一的亞裔。由此引發的是在2015年,溫特?瑟夫與馮美玲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啟動會議上共同創建了一所機構,名為"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旨在倡導"為人而設計、與人合作的互聯網"。恩格爾巴特對廣闊的數字化前沿的愿景以及如何通過人際網絡來探索,并使其適合千家萬戶與子孫后代棲居的愿景均令馮美玲深受感動。"以人為本的互聯網"第一任執行董事大衛?布雷博士創造性地描述了與上一代IPv4地址相比,互聯網協議版本6(IPv6)的地址在數量上增加了多少,即如果所有IPv4地址都可以容納在沙灘排球大小的體積中,那么要容納IPv6地址則需要一個太陽的體積那么大的球體。因此,我們從前幾代互聯網中所獲得的直覺將會受到每一次新一代IP地址的嚴峻挑戰。在探索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廣泛的虛擬環境時,迫切需要以謙虛的姿態展開探究。
設計變革:賦能下一代
設計是馮美玲通過"設計變革"發揮影響力的領域之一。作為該組織的執行委員會成員,她為激勵世界各地兒童運用旨在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的設計思維法則做出了貢獻。(圖二)"‘我可以'兒童全球峰會"展示了孩子們如何帶來改變,從而強調地方性的行動對全球產生的影響。
"設計變革"培養同理心、創造力和協作能力,以應對本地與全球的挑戰。通過賦予年輕人權力,同時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年輕人之間的團隊合作,"設計變革"創造出了積極轉型的連鎖反應。通過"設計變革"的工作,馮美玲成功地運用了她的數字化背景以及對全球教育趨勢的了解,從而惠及更多需要這一類支持與幫助的學生。
適應多種文化和平均值的問題
新冠疫情過后,數字化轉型正在以比我們想象中更為深刻的方式重塑企業。馮美玲希望我們能認識到科技是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她引用了德國G7和G20的協調人(聯邦總理個人代表)約爾格?庫基斯的話,他曾警告不要依賴平均值。馮美玲完全同意這一觀點。她認為數字技術允許對現實的多種文化解釋相互補充,從而對世界產生更豐富、更深入的理解。通過從不同的角度、多方利益相關者的角度觀察"數字化使用",我們可以推進有彈性的、穩健的科學發現的進展。她將這一觀點帶入了七國集團層面的政策制定中。2022年,她發起組織了3個作者團隊,為德國七國集團撰寫了有關數字合作與數字公用事業的論文,并與人合著了《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管理、互操作性和包容性增長》。她是一系列相關論文的主導核心力量,其中包括2023年在日本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論文《以人為本的科學與數字化轉型:針對七國集團與二十國集團的實用建議》。她是2024年意大利七國集團峰會上3份政策文件的作者,其中,她是《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中小微企業的繁榮之門》的主要作者,并合著了《改善全球管理:數據合作社促進全球合作》《促進人權和繁榮的綜合全球生物數據管理框架》。
在馮美玲看來,數字時代不應該排斥任何人參與技術進步。因此,她鼓勵使用數字公用事業和數據合作社等數字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以群體和個體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重大挑戰,面對緊迫的需求,以促進科學和社會進步。
以人為本的互聯網與人道主義科技創新
馮美玲與溫特?瑟夫共同創建了"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旨在運用互聯網造福全球、人類和地球。"以人為本的互聯網"力求恢復互聯網最初對包容性和創新的關注,以便不僅可以讓特定地方的特定人群,而且可以讓世界各地的每個個體都能獲得機會與利益。現在,雅沙?斯坦因加入了"以人為本的互聯網"并擔任執行主席,同時,他也是Omnibot.ai和Particip.ai的首席執行官。人們會向"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提出疑問:"你怎么知道某件事是否以人為本?"雅沙?斯坦因和馮美玲會這樣作答:"答案只有一個,去問問人們。"通過Particip.ai,我們可以使用對話式人工智能在很大范圍內做到這一點,即通過電話并行詢問100萬人的反饋,我們可以用人工智能就這些反饋進行吸收、匯總和分析。"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最新的政策創新是數字資產登記概念,該概念建立在有關數據合作社和繁榮數據網絡以及央行數字貨幣和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早期政策文件的基礎上,將改善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同時支持包容性、保護隱私、促進公民參與度并擴大數字素養(就像17世紀克倫威爾的做法一樣)。
馮美玲在"以人為本的互聯網"的工作得益于計算機編程技能以及在澳大利亞殼牌進行運營研究、為英特爾撰寫內部文件《地理損益報告》、擔任甲骨文部門主管以及財務和行政總監的經歷。在英特爾和甲骨文的企業級軟件設計、開發和現場測試的第一手經驗,使她能夠了解技術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并對許多利益相關者和社區產生影響;她強調了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和物聯網(IoT)發展的重要性,因為這些領域的步伐不斷加快,不容忽略。她很榮幸受邀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物聯網咨詢委員會發表演講,并提出問題:"物聯網能否民有、民治、民享?"如果我們對標簽(認證與標簽)、許可、身份和互操作性實施一致的協議,那么回答即為"是"。
馮美玲與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計算機協會(ACM)、互聯網協會、世界經濟論壇(WEF)、世界銀行和聯合國(UN)等機構合作,通過合作與協作推進"以人為本的互聯網"的愿景。在波多黎各遭遇颶風瑪麗亞之后的數字恢復計劃就是在這兩個實體成功合作后制定的;所建立的部落資源中心在增強美洲原住民社區運用數字化的機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個月,"以人為本的互聯網"都會舉辦數字合作與外交網絡聚會,大家齊聚一堂。這讓人們看到他們并不是獨自在運用數字技術來實現共同的利益、建立相互聯系、結交朋友。馮美玲從溫特?瑟夫那里了解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并解釋道:"找到那些擁有相同未來的人并讓他們保持聯系,剩下的事情由他們自己來完成!"
慶祝互聯網誕生50周年
2024年5月,馮美玲作為IEEE與"以人為本的互聯網"聯合舉辦的"互聯網誕生50周年虛擬慶祝活動"組織委員會主席,進行了在線直播。慶祝活動吸引了來自56個國家的觀眾。這是對溫特?瑟夫和鮑勃?卡恩開發出來的TCP規范而展開的慶祝活動,該規范是當今互聯網構建的技術基礎。活動中的一些著名的演講者包括精通技術的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他帶頭推進希臘數字化轉型,加強對公民的服務,并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連任;以太網之父鮑勃?梅特卡夫,印度數字架構師普拉莫德?瓦爾馬,蓋茨基金會數字公共基礎設施領導者桑杰?賈恩;制定WiFi標準的IEEE802團隊(來自40個國家的1000人),NVIDIA全球聯盟負責人基思?斯特里爾。斯坦福大學著名教授李飛飛和來自孟加拉的阿尼爾?喬杜里探討了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造福人類和地球,以及將人工智能融入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所帶來的益處。馮美玲在WSIS(信息社會世界峰會)閉幕式上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在互聯網誕生50周年之際,我們不僅要回顧過去,而且要利用這個時刻想象互聯網的下一個50年,以便我們可以共同為子孫后代建設更美好的未來。(圖三)馮美玲于2024年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科學峰會(SSUNGA),并擔任數字化管理系列項目的主席。該系列將著眼于跨部門的數字化監管,其中,區域沙盒如何允許當地的文化差異來改善人工智能的管理是當前各國所面臨的緊迫挑戰。
不斷的創新與協作
馮美玲,曾經是新加坡的一位年輕女孩,現在是世界范圍內的技術政策先驅。在過去的50年中,她一直致力于造福人類。在她看來,當你相信人們的時候,他們就會受到啟發,并通過共同努力使之成為可能。她參與數字創作、設計和社區建設。她相信,如果我們成為朋友并共同努力,我們就能取得很多成就——這也將有助于拯救我們的環境和地球。她認為,通過信任和友誼的關系以及在風風雨雨中長期堅持下去的意愿,我們可以塑造我們想要看到的變化。她堅信人類有能力不斷改變事物,這種信念使得她與這個星球上大多數的人有所不同。
*感謝"以人為本的互聯網"執行主席、Omnibot.ai和Particip.ai的首席執行官雅沙?斯坦因的寶貴幫助和指導;感謝"設計變革"全球協調員尼基塔?德賽(NikitaDesai)對本文的發表給予的支持和耐心幫助。
注釋: |
[1] 譯者注:溫特?瑟夫是美國互聯網的先驅,被公認為"互聯網之父"之一,與TCP/IP聯合開發者鮑勃?卡恩共享這一稱號。他獲得的榮譽學位和獎項包括國家技術獎章(NationalMedalofTechnology)、圖靈獎(TuringAward)、總統自由勛章(PresidentialMedalofFreedom)、馬可尼獎(MarconiPrize)以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期間,瑟夫遇到了卡恩。當時,卡恩正在研究阿帕網系統架構(ARPANETsystemarchitecture)。瑟夫則時任國際網絡工作組(InternationalNetworkingWorkingGroup)的主席。瑟夫編寫了第一個TCP協議,稱為《傳輸控制程序協議(RFC675)》Speci?cationofInternetTransmissionControlProgram)并于1974年12月發布。瑟夫和卡恩率先提出了《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IP),這是互聯網核心的基本通信協議。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nt_Cerf>,<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Kahn_(computer_scientist)> |
[2] "設計變革"是最大規模的、由兒童發起并為兒童服務的變革運動。該運動由充滿熱情的社區領袖、社會企業家、設計師和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全球網絡牽頭,致力于在所有兒童中培養"我可以"的信念。旨在運用"感受、想象、行動、分享"(FIDS)框架,讓世界各地的兒童在當下掌握設計出更理想且可持續未來的技能。資料來源:<https://www.dfcworld.org/SITE> |
[3] 譯者注:托馬斯?M.西貝爾是軟件公司西貝爾系統的創始人,也是人工智能軟件平臺和應用公司C3.ai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1984年至1990年期間,西貝爾擔任了甲骨文公司的高管。他所創辦的公司西貝爾系統于2006年1月被甲骨文收購。西貝爾是多元化控股公司第一虛擬小組(FirstVirtualGroup)的董事長。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Siebel> |
@meilinfng
@peoplece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