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11月6日 /美通社/ -- 2024年10月30日,《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2024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舉行。本次盛會以"良幣時代"為主旋律,圍繞六大管理樂章展開。六大樂章的論題分別為:"高質量時代的增長戰略"、"AI:現實世界與真實價值"、"穿越周期的制勝法則"、"連接與突破:開放式創新密碼"、"突圍與進化:中國企業新遠征"、"商業與社會:可持續的價值創造"。
作為管理領域的頂級年度盛事,哈評中國年會已經走過了十一個年頭。本次年會聚集了中外知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學者和行業領袖,探討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經濟挑戰、技術革命浪潮、和產業結構轉型中以高質量的增長推動可持續發展。
年會上還發布了2024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2024「鼎革獎」中國數字化轉型先鋒榜榜單,和高能團隊獎榜單。
前奏
活動開場,《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出品人、主編何剛;《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哈佛商業評論》主編艾米?伯恩斯坦(Amy Bernstein);《哈佛商業評論》執行主編丹尼爾?麥克金(Daniel McGinn)分別進行和大會開場致辭。
何剛在致辭中表示:"商業世界里的良幣,是高質量的價值創造者、重創新的商業探索者以及好社會的長期貢獻者;他們是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繼續揚帆遠航進入良性增長的實干家和行動派;他們也是堅定價值共享者、樂觀的長期主義者、高效的卓越管理者;他們是商業良幣時代的積極主導者、務實參與者以及最大受益者。"
殷阿笛表示了人工智能發展在良幣時代的重要性:"今天,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推動下,我們站在商業世界變革時代的邊緣。人工智能時代不是即將到來,而是已經到來,它正開始以深刻而長遠的方式重塑我們的商業格局。"
艾米?伯恩斯坦則從企業可持續發展上給出了意見:"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多地與財務表現聯系到一起,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根據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指標,也就是ESG表現來評估。在這些領域表現良好的公司通常會獲得更高的估值,也更易獲得投資。"
丹尼爾?麥克金講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仍然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領導者的許多工作依賴于清晰、持續、專注、有說服力的溝通。這些都是永恒的挑戰,人們總是渴望找到更好的方法。"
第一樂章 高質量時代的增長戰略
年會第一樂章的主題是"高質量時代的增長戰略"。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它。"高質量時代,誰能用跨越時間的思考方式解讀當下,誰就能實現真正的增長。其中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和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侯孝海發表了主旨演講。
姚景源認為當前經濟恢復是波浪式、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疫情過后經濟不會立刻恢復到正常狀態,大家的社會預期需要逐步調整。他強調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需要關注各類因素對社會預期的影響,包括國際市場波動、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這些因素會使社會對經濟發展的預期產生不確定性。
韋青認為,人類本性不習慣不確定性,也不愿接受復雜的變化,但是人類一旦通過技術隨時連接在一起,這種網絡結構本身就意味著指數型的復雜度,再加上能夠學習的機器也開始介入這個網絡并隨時生成信息,這種復雜度將前所未有。沉默的主角是良幣時代的技術價值實現者,就是人類自身。良幣何時驅逐劣幣,涉及信息對稱、制度完善和認知理性等條件。他認為新生的信息文明既有別于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又相互依賴與影響。不能以工業文明邏輯思考信息文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保持人作為"人"本身的意義。
侯孝海認為,消費新世界是一個充滿變化與挑戰的環境。內外環境多變,經濟跌宕,消費分化,人口轉換加速,風險與機遇并存。這是一個百年未有大變局,多個周期疊加,再加上制造和流通要素價格走高,消費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產業升級轉型在加速,新業態涌現且不斷迭代,馬太效應凸顯,全域競爭和內卷升級。在這樣的世界里,對企業來說,需要堅定信心,通過提升洞察力、創新模式、做實防火墻等舉措,走出舊世界,構建新的增長曲線。
第二樂章 AI:現實世界與真實價值
在AI掌權的新世界中,現實、真理與價值不斷碰撞。面對AI技術的新進展,保持理性和務實,聚焦具體目標和問題,是當下應做的最好應對。在主題為"AI:現實世界與真實價值"的第二樂章中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產品部總經理陳曉建和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終身教授馬旭飛進行主旨演講。
陳曉建介紹了企業應當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技術來獲得商業價值。首先,明確切入場景,明確業務痛點,從低風險項目著手,權衡風險回報,先內部試用再擴展。其次,構建解決方案,包括模型的選擇,"萬金油"式的通用模型是不存在,企業需要依據自身場景和需求,進行挑選;同時,大模型是通用的,而企業的數據資產才是差異化競爭力。最后,確認試點效果,保障數據安全,達成各方共識的準則。陳曉建也分享了亞馬遜云科技是如何幫助法拉力、中集集團、華寶新能等企業,深度應用生成式AI技術并實現其商業價值。
馬旭飛認為全球戰略有三大悖論:成本領先與價值差異、全球整合與本地相應、早期成功與后期顛覆,他認為中國企業需要全球化新藍海戰略(GLOVIDICAL),也就是:選擇市場進行顛覆式創新(DI)、利用國內供應鏈并尊重差異(GLOCAL)、以及,以價值創新框架進行要素選擇(VI)。GLOVIDICAL與AI的結合,AI可賦能全球化新藍海戰略,提升企業的整體效能。
第三樂章 穿越周期的制勝法則
主題為"穿越周期的制勝法則"的第三樂章,強調深刻理解企業長期發展背后的邏輯,能夠為顛覆性創新的出現做好準備,保證企業能夠避免當顛覆性創新出現時束手無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寧向東教授、安踏集團首席運營官陳科、和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曹仰鋒教授發表了主旨演講。
其中寧向東介紹了基于風氣的管理,風氣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好風氣的核心是公平公正,能激發成員積極性,不良風氣則產生負面影響。在大型組織中,以風氣為管理再造的抓手更為重要。通過解決關鍵問題創造良好風氣,影響骨干和成員,調動主觀能動性,因此,需要持續改善風氣,使其成為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從而幫助企業適應變化,實現穩健發展。
陳科根據安踏集團的實踐經驗,提出要從資源整合與社會互動等方面重塑行業邊界,建立與外部的鏈接,唯有這樣才有機會產生新的東西,才能實現創新范式的突破。2019 年,安踏重新制定創新戰略,區分顛覆式與非顛覆式創新,聚焦非顛覆式創新的性能和效率突破方向:在性能突破上,攻克了設計和技術難題,陳科介紹了安踏的"前掌之王" C10 PRO跑鞋;在效率突破上,讓大眾享受前沿科技,如 "安踏膜 -防水透濕科技"。同時,安踏集團還通過完善創新體系、卓越領導力提升等舉措,保障創新可持續,打破行業邊界,實現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曹仰鋒提出了企業如何穿越周期保持增長的戰略模式,提出企業要用 "大戰略"加"小戰略" 共同塑造企業戰略韌性。"大戰略" 包括堅守用戶為本、科技領先、卓越運營和戰略使命,是長期發展方向與經營原則,要保持一致性;"小戰略" 是短期增長戰略與經營策略,需保持靈活性。他認為高韌性企業在 "大戰略" 上一以貫之,在 "小戰略" 上靈活調整,在 "一致性" 與 "敏捷性" 中保持動態平衡,從而實現持續增長。
第四樂章 連接與突破:開放式創新密碼
第四樂章的主題是:"連接與突破:開放式創新密碼"。在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時代,創新本身也在發生變化,這是一場跨越組織邊界的知識流動。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開放合作的結果。本章中,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戴華主持了以開放式創新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執行主編程明霞主持了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發布儀式,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教授發表了主旨演講。
論壇中,戴華首先點出了共同創新的痛點:"多元化可以產生不同的想法,同時也帶來挑戰,因為存在那么多差異和分歧,如何能確保大家把所有的力量往一個方向使,其實是很不易做到的。"
在安踏集團服配采購副總裁林澤強看來,創新沒有特別的訣竅,創新是無邊界的,需要在不同的領域找到不同的專家把大家集聚在一起。"有兩點很重要,第一、有開放式的思路,第二、需要時間。"
安踏集團鞋采購副總裁朱雙虹分享了安踏創新的最佳實踐:"創新要以消費者為導向,并且要多部門協同。我們采用項目制調研模式,聯合多部門、多品牌共同發起項目。同時,我們也在引進國內外人才以提升專業度,通過融合不同地域的專長和消費者體驗需求,以共同創新為目標,不斷優化研發流程。"
根據陶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朱成怡的觀察,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可持續創新的需求和渴望顯著增長,比其他國家更為開放。"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合作伙伴交流,找到新的應用和發力點。"
在美利肯 (Milliken) 亞太區總裁趙曉東看來,可持續發展是紡織行業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需要整合整個價值鏈來解決。他表示:"開放創新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至關重要。放眼全球,我也認為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地方在中國。"
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立新也分享了關于創新合作的經驗:"與安踏這類全球領先的企業合作,有助于我們迅速把握市場需求,將創新材料及時推向市場,同時也提升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安踏運動時尚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趙超指出,開放性創新關鍵的支撐是設計思維。"從中國導入設計學開始,我們都希望面向未來,尤其是從社會、產業,從國家的創新需求,擔負培養領軍型人才的職責。"
發布儀式上程明霞進行了總結:無論是好的戰略、企業文化、數字化轉型還是創新,小企業也完全可以做到,無需因規模或行業而限制。因此,良幣企業應開放分享經驗,讓他人得到啟發,而非自我炫耀。"哈評的獎項從不只是"發小紅花",好企業不需要這種肯定,更重要的是能否成為行業的領軍者,帶動更多人共同進步,這才是最了不起的良幣企業。"她說。
陳勁在他的演講中強調了中國文化對管理的貢獻:"中國文化的整體性、涌現性、互動性和開放性契合量子科學的特質,也為中國企業的整體發展提供了基礎。未來我們將吸收多元文明思想,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精神,構建個人、智能體和生態組織共同演化的新形態,助推人類商業文明新高度。"
第五樂章 突圍與進化:中國企業"新遠征"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改變。面對越趨復雜嚴峻的市場環境以及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無數中國企業踏上"新遠征"之路,進化求生,韌性突圍。在題為"突圍與進化:中國企業新遠征"的第五樂章中, SAP全球執行副總裁Andy Watson;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工業制造業業務總裁陳鄂生發表主旨演講。
Andy Watson提出用數字化三部曲助力企業遠征。首先,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動態經濟環境、供應鏈韌性挑戰以及ESG監管要求和企業承諾等挑戰。其次,實施三大轉型目標:一是規模化的敏捷,通過業務流程再設計、實時數據透明度、自動化和持續創新,實現快速規模化發展和市場應對能力;二是全球化的價值鏈,借助數字化融入全球業務生態,包括全球化合規、屬地化運營和融入全球供應鏈;三是可持續發展融入業務,獲得真實、精確、可審計的碳數據,將減碳落在實處,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
陳鄂生根據京東多年來從事供應鏈的經驗,認為數智化將開啟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的新時代:首先是在降本增效上表現突出,如整合產業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其次是保供能力得以提升,產業大模型實現供需匹配,鏈接社會化庫存滿足需求,同時加上合規方面的更多保障,比如數據模型輔助決策、智能篩選和品控等,推動企業實現了供應鏈全鏈路數智化,京東工業通過打造數智"高速公路",讓數據多流動,讓商品少跑動,助力企業實現在良幣時代的韌性競爭力。
接下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企業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王鐵棟;中關村發展啟航投資管理合伙人馬建平;北京中科原動力科技董事長、創始人韓威進行了深度對話。
王鐵棟對于全球化給出自己的見解:"真正大國的崛起不光是商品的全球化,更是科創企業的全球化和創投資本的全球化,最終是文化價值觀的全球化。"
馬建平建議大家可以去關注現在前沿的一些技術,他說:"人工智能、機器人、空天科技、商業航天、合成生物這些特別好、特別熱的賽道,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助力是不可預測的。"
韓威從創業者角度分享了AI在農業上的應用:"農業收入低、不賺錢,導致從業意愿低。為解決相關痛點,我們研發了電動農機,一臺電動農機比傳統機具能降低三分之二的運營成本。同時,農村豐富的風電、光電可用于農業生產。我們圍繞智能化增效增產,新能源降本減排來布局農業產品。"
第六樂章 商業與社會:可持續的價值創造
第六樂章主題為:"商業與社會:可持續的價值創造"。從意愿到實踐,一場 ESG時代的啟蒙運動來臨。只有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結合,才能醞釀出更具韌性的價值創造力。
本章中,協同共生管理研究者陳春花首先發表主旨演講。陳春花認為,在當前技術環境下,社會與商業的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值得關注。從農耕到信息社會,人類活動場景、財富生產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遷,數智技術對企業核心業務和發展模式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與此同時,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也在發生質的變化,包括戰略環境、領先企業實踐、組織發展等方面。因此,要有可持續社會商業意義的行動,包括創建向善的戰略定位、業績與價值雙重關注、共生組織模式、視人為核心資產和刷新領導素質,追求可持續的社會和商業價值。
然后德勤中國管理咨詢合伙人陳維皓和溢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崧進行深度對話。陳維皓認可了中國企業的韌性和長期主義:"中國產品不僅關乎性價比,更體現出中國企業穩定性、可持續性和堅韌不拔的企業家精神。關鍵在于,中國企業不斷創新,國際市場對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期望日益增強。" 曾崧也表示,可持續需要定力和堅持:"做可持續發展是一件比較孤獨的事,因為不會所有人能夠馬上理解你在做什么,但不能因為讓別人理解你才去做。"他還分享了溢達實施的可持續策略及取得的積極成果,并期望未來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到可持續發展行動中。
在接下來的圓桌討論環節,SAP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劉秋美指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普及性和生存必要性:"許多企業正在拓展到農牧業、食品行業以及精細化工等領域,在細分行業中,國內外都涌現出眾多隱形冠軍,這些企業不僅在各自領域具備競爭優勢,還具有廣闊的市場格局,成為全球領先者。"
西藏諾迪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遠東分享了現實中企業面臨的數字化選擇:"企業很難在早期明確自己的數字化方向和未來規劃。生意不景氣時,企業關注生存;而在生意興隆時,又忙于眼前的事務,難以靜下心來思考適合自己的數字化策略。數字化不是選修課,而是未來發展的必修課。"
泰和新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西全分享了他的企業愿景:"在新的戰略下,我們一方面通過技術平臺內部推動發展,另一方面從客戶需求出發,提出‘創新引領美好生活'的口號。作為材料企業,我們從助力社會發展的角度深入挖掘客戶需求,通過需求牽引和技術創新雙向驅動,實現立體式成長。"
海亮集團輪值總裁何文天總結了集團性企業全面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具備的三個核心能力:"第一個是規劃能力,一個高質量的規劃是變革成果的起點,需要我們系統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地去規劃數字化轉型;第二個是讓所有參與者形成共識的能力,因為數字化轉型其實是一個變革項目,我們需要把故事講的足夠好,讓所有人關切的問題得到解答,大家形成合力;第三個是人才的持續培育和更新的能力,讓業務人員了解IT,讓IT人員理解業務,打造變革團隊的核心能力。"
德勤中國管理咨詢企業技術與績效事業群總裁、德勤中國SAP聯盟領導合伙人周令坤倡導打造數字化生態:"數字化轉型不再是每個企業都能單獨完成的任務,需要多方生態合作。企業領導在推進數字化投入時,需要思考并開發相關的生態合作伙伴,積極構建上下游的合作網絡。"
明星創作者之夜
本次年會以《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來自高校、咨詢界和企業界的內容創作者聚會——"明星創作者之夜"收官。懷抱大力拓展優質本土管理研究與文章的使命,《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執行主編程明霞與各位本土作者交流合作心得、共同探討未來在中國管理內容共創方面的可能性。在頒獎環節,8篇年度優質文章,以及優秀專欄獎的3篇代表作脫穎而出。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作者加入,成為哈評中文版的明星創作者,共話中國好管理。
《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負責人趙閣寧表示:"在商業面臨重構的今天,關于管理的探討更為重要。商業繁榮離不開思想的對話與碰撞。不管處于何種周期之下,連接與分享都將為管理創新帶來契機。"